莫讓洗腎拖垮健保
中華民國90 年5 月24 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作者:郭正典╱台北榮總教研部研究員、陽明大學內科教授
目前洗腎重大傷病卡的發放需要兩位腎臟專科醫師診斷才予以發放,未來將修正為只要一位腎臟專科醫師診斷並填寫相關病情資料,再由腎臟醫學會進行審核確認後即予發放。
但這項變革連日來引發新制是否放寬規定,「製造」非必要洗腎病人的爭議。此次健保局與腎臟科醫學會合作,以便民為前提,說是要替重大傷病卡把關,但審 查 醫師由三人減為兩人,其中一人又來自這次論戰的急先鋒--腎臟醫學會,難免啟人疑竇。
在目前制度下,病人必須有兩名腎臟專科醫師診斷,讓腎專科醫師人力有限的中小醫院十分吃力,必須去拜託別家醫院的醫師背書,這對醫師和病人都極不方便。但是新制把審查工作交由照顧病人的腎專科醫師及腎臟醫學會的醫師兩人,有審查過於寬鬆的嫌疑,也有健保局放棄審查權,違反健保法第五十二條之虞。
為了解決新舊兩制的缺點,同時保留新舊兩制的優點,筆者認為可將審查制度改為由照顧病人的腎專科醫師開立診斷證明書,並填寫相關病情資料,然後將診斷證明書及相關病情資料送交腎臟醫學會審查,醫學會審查通過後再送交健保局審查。此一制度保存舊制三位腎專醫師審查的優點,解決中小醫院找不到第二位腎專醫師的困境,也不至於有新制審查過於寬鬆的質疑。
其次,民國八十六年台灣地區醫師平均申請健保給付的第一名是腎臟科,高達3705 萬元,其次是復健科的1140 萬元,接下來才是兒科的514 萬元,外科的495 萬元及婦產科的393 萬元。內、外、婦、兒四大傳統重要科別的健保平均給付額還不到腎臟科的零頭,而且這些尿毒症病人只佔全部被保險人口的0.15%,卻耗用健保健保總醫療費用的5.6%,難怪大家要質疑健保資源分配的合理性,也懷疑此次洗腎重大傷病認證程序的改變是否有政治力介入了。腎臟醫學會為台灣透析醫療費用僅有歐美日的45~55%叫屈,其實這個數字已相對地偏高許多了,因為我國各項醫療費用僅為歐美日相同醫療項目的5%~10%,有位外科醫師就常慨歎在台灣和美國開一個闌尾都是一萬元左右,差別在人家是以美金計價,我們是以台幣計價。我國的透析醫療費用偏高這麼多,難怪洗腎專科會是台灣地區醫師平均健保給付額的第一名,也難怪有人光賣透析液就可蒐購十數家中小型醫院,成為新的醫療集團。解決健保資源分配不均之道應是重新檢討洗腎的健保給付費用,逐漸將之降到與其他醫療項目相當的水準。
復次,重大傷病是全民健保最沈重的負擔之一,每年使用的醫療費用高達
三、四百億。民國八十七年健保局為了替重大傷病減肥,曾改為每三年換卡一次,也曾傳出健保局為抑制醫療費用成長,嚴格控卡而起病患和醫界的不滿。我國實行全民健保的用意主要是不希望見到有人因為經濟因素而無法接受現代醫療,如果某人的經濟狀況不錯,只因他罹患的是重大傷病就可以免除所有醫療費用,則對那些罹患非重大傷病的經濟弱勢病患而言,豈是公平?現在健保的部分負擔及自負額對一些窮困人家而言,已是無法承受的負擔。如果健保對罹患重大傷病的經濟優勢者網開一面,卻對罹患非重大傷病的經濟弱勢者毫不通融,這豈是實施健保的本意?因此筆者以為,應修改健保法第三十六條,廢除重大傷病及分娩免部分負擔的規定,改成在某個額度內讓所有看病者皆負擔部分醫療費用,無法負擔者再由健保紓困基金支應,以免重大傷病成為拖垮健保財務的特權領域,也免得健保資源的分配不公平。
再次,國外研究顯示,接受腎臟移植的病人不止避免了洗腎的痛苦,生活品質可以變得更好,平均較只以洗腎維持的病人多活十年,也可以顯著地減少醫療費用。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立委黃明和向行政院提出質詢時,曾指出一位腎衰竭病人十年洗腎約需六百廿萬元的健保支出,而換腎病人只需二百二十萬元,兩相比較下,洗腎病人十年內的健保總支出比換腎者多出四百萬元。我國現有兩萬五千名洗腎病人,如果這些人都能接受腎移植,則每年健保局將可省下一百億元,十年就省下一千億元。此外據統計,洗腎病患大約只有27%可以上班,而腎移植病人則有50%以上能正常上班工作,對個人、家庭及國家社會而言,都是不可估計的貢獻。因此政府應鼓勵腎臟移植。
最後是預防重於治療。根據許多腎臟醫師的經驗和報告,國人亂服中草藥而造成腎衰竭的病例與日俱增,「中草藥腎病變」在腎臟醫學界已經是一個通用的專有名詞,如前一陣子喧騰報章的馬兜鈴科中草藥即是,尤其是防己。美國食品藥物檢驗局已管制中藥馬兜鈴科藥材的進口,這些中藥含有廣防己、木通、細辛、威靈仙、馬兜玲、天仙藤等。我國衛生當局在苦惱透析治療費用有增無減時,也該思考如何建立中草藥的安全準則,對於有引起腎病變之虞的中草藥,理應予以禁用或列管使用,以免更多國人因誤服有腎毒性中草藥而變成長期洗腎的病人。台灣每年淨增三、四千名洗腎病患,以每名病患每年耗用六十萬元洗腎費用來算,每年健保即需增加十八到二十四億元的洗腎費用。如果我們不僅不想點辦法來減緩這種趨勢,還有意無意地助長這種趨勢,則健保垮台的日子將為期不遠。即使健保一時還能撐住,健保資源的分配也該使其合理化,這樣健保才能造福全部的病人,而不僅是一小撮病人而已,也才不會擠壓其他科別病人的生存空間。
建木按:
健保局給付第一名為腎臟科,第二名為復健科。相同的,中醫給付佔最大宗的是針傷科。
為什麼?撇開腎臟科,復健和中醫針傷科之所以如雨後春筍,我想,最大的原因,來自「假性需求」。
以中醫診所為例,大家彼此競爭的結果,有些地區,看病只到五十元,甚至根本不必花錢。民眾會想,花個五十塊錢,去推個爽快也不錯,所以就造成了假性需求,而中醫診所,很多就變成了按摩院了。
有很多老人家,反正在家閒著也是閒著,一大早起來去逛個小診所(阿嬤們則利用買菜之餘),花點小錢,到裡面照照紅外線燈,熱敷熱敷,同時還可以和大伙兒聊聊天,然後又有推拿師幫他按按肩膀、脖子,何不快哉?
健保局官員當初在設計這一套體系,根本沒想到會這樣。後來中醫針傷科的人數成長太快,健保局才開始要求一位醫師一天只能看45個針傷科,而且給付金額還用遞減的方式。
當市場有人喊一件衣服50元時,必定造成大搶購,買者根本忘記他衣櫥已經擺不下的事實。為什麼會如此?原因很簡單----「便宜」兩個字。
再講一個故事:十多年前,我有個親戚去某家私人醫院應徵才知道,原來該醫院要應徵洗腎推銷員。男的,要外出登門拜訪洗腎病友,推銷該醫院的設備有多好多好,服務有多親切等等;女的,則用電話拜訪(真不知他們那來的名冊)。我親戚一聽,覺得不對勁,直說自己不適合就走了。
到底是健保制度照顧了更多洗腎病人(因為以前窮人沒錢治療),還是健保制度「養」出了更多洗腎病人?就由您自己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