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薛氏醫案選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日前和友人聊天,他很推崇牛黃清心丸。


這讓我想起一個薛氏醫案中的一個案例,


《內科摘要》說:


有個陳官員,體質一向陰虛。


(這裡的陰虛,指的是脾虛,或脾肝腎虛,不是陰虛火旺的陰虛)


患了咳嗽,自己也懂點醫術,


用了發表化痰的藥,


(感冒嘛,表症,用發表藥;咳嗽有痰,用化痰藥。看起來好像沒錯)


沒效。


改用清熱化痰藥,病情則是越來越嚴重。


(估計用了發表藥傷了津液,所以越發熱,所以用了清熱的藥)


我們這位陳大官員,不太相信立齋先生的話,


又拿牛黃清心丸來吃,


服藥後呢,更加胸口肚子悶脹,吃不下飯了。


立齋先生說,這是足三陰症都顯現了。


(足三陰,肝脾腎也)


於是用了補脾土以生肺金,及補命門火以生脾土的方法,


陳官員的病得以漸漸痊癒。


立齋先生引內經的話說:


「經云︰不能治其虛,安問其餘?此脾土虛不能生肺金而金病,復用前藥而反瀉其火,吾不得而知也。」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薛氏醫案‧內科摘要》


有一則故事,是家屬寫的,他說:


家母患心腹疼痛已有一陣子了,


每次發作都胸悶、嘔吐、面赤、唇麻、


口乾舌燥,經常發寒熱,


脈卻是洪大的。


眾醫都以為是痰火,


也不是說沒治好,


但每每治好沒多久又會復發。


後來發熱的情況越來越頻繁且加重,


有一位 朱 先生說,那是因為誤服寒涼藥造成的,


想要用人參、白朮等藥。


我很懷疑,不是有人說,「痛無補法」的嗎?


所以就請了立齋先生來看看。


先生診後,嘆了一口氣,他說:


這是因為寒涼藥折損了真元,造成了內真寒而外假熱。


這個脈弦洪,又有怪狀,是脾氣虧損,肝脈乘勢而然,


只有溫補其胃,才是根本之道。


後來,家母果然為立齋先生給治好了。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薛氏醫案‧內科摘要》


有位 沈 先生,


訴說了他母親治病的經過,他說:


家母四十多歲,肚子脹,


咳嗽有痰,又發熱,


後來吃了麵和冷茶,


造成吞酸,嘔吐,飲食不入。


服用了黃芩、黃連、青皮等藥,


發熱惡寒加重,


口乾口渴,卻又一直流口水,


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嘔吐,已經好多天了。


於是請了 薛 醫師來, 薛 醫師認為是脾虛之症。


因為大家都認為是胃經實火宿食造成的,


所以我很難 相信薛 醫師的診斷。


吃了藥後,病情越來越重。


有一天,家母突然想吃冬瓜,


才吃一小塊,馬上不斷地嘔吐酸水。


還是不死心,繼續服用前藥,情況越來越糟。


不得已,再請 薛 醫師來。


醫師說:神識已脫,脈也快絕了,很危險,


所幸眼睛還能動。


醫師又說:寒氣積在體內,要治以辛熱的藥,


但患者已無法服藥了。


於是 薛 醫師先用了熨臍法,


後又用人參、白朮、附子、陳皮等藥做成小藥丸,


一次五六粒送入家母口中,


……


最後痊癒。


 


建木按:


像這種口渴發熱,肚子脹,嘔吐,咳嗽有痰,


若不仔細鑑別診斷,很容易就誤診為胃火食積。


此案,沈母命大,差點為下工所害,


若非薛氏妙手,豈能回春。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薛氏諸多醫案中,不聽從薛氏勸告,


誤藥而殁者,不在少數。


先舉一例:


某人,飲食勞役失宜,發熱惡寒,


前醫見發熱惡寒,以為是表證,


就用了解表的藥,


不但沒治好,還越來越嚴重,


患者應該是沒有懷疑,


所以又服了第二劑,


造成神智昏亂,胸膛發出黑色的斑點。


脈則是洪數而無力。


薛認為是內傷,


無奈人家不相信他,仍服用前劑而殁。


 


建木按:


仲景說:裡虛者禁汗。


醫者應以此例為鑑。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薛氏醫案‧外科心法》有則醫案:


周阿舍,本來脾胃就不太好,


服用養胃湯、枳朮丸,


剛開始還頗有成效,


久了以後,越服人越虛。


嘴巴舌頭常破,


越累就越嚴重。


薛說:


這個養胃湯,裡頭有很多香燥的藥物。


如果說是胃有食物積在裡頭,


或者是寒氣積滯,


用這類香燥的藥,的確可以開胃氣,


食積也就可以消化殆盡,


這樣還有點道理。


但用來久服,


則會造成津液耗損,愈來愈燥,


胃氣就愈來愈虛。


如果是胃氣本來就虛的人,


用了只會增加病情而已。


 


建木按:


上文的養胃湯指的是人參養胃湯,


它含有平胃散。


平胃散是很多醫者習用之藥,


但它是用在形氣偏實,腸胃有食積的人。


其它薛氏已經說的很明白,


在此,愚不必狗尾續貂了。


另外,在此給同道另一種思考方向。


有時,我們臨床,一開始用藥,患者反應還不錯。


但若由上面這個醫案來看,好像又不必高興得太早。


我們都知道,西藥有很多藥,可以很快控制病情,


如糖尿病的藥,但久服則會有很多副作用產生。


其實,若不對證下藥,中藥也會如此。


所以說,治病務求其本。


仲景禁汗條文數則,無不是在闡發這個道理啊。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薛氏醫案‧內科摘要》說:


有位秀才,過勞,加上飲食不正常,


造成全身倦怠,發熱,口渴,頭痛,惡寒。


因為有發熱、惡寒、頭痛等表證的症狀,


誤用了人參敗毒散這種發散表邪之劑,


造成氣喘痰湧,頭昏心憒,手腳亂舞,


胸前還發出了好像蚊子叮過的斑點。


後來,立齋先生用了補中氣的方法將他治癒。


 


建木按:


像這種飲食勞役起居失宜,


造成極似感冒的病症,


若用了發散之劑,


會造成裡更虛、病更重。


人參敗毒散,雖然瀉中有補(有人參),


但終究「所補不償所瀉」。


現代人體質不比古人,


虛比實多。


君不見499吃到飽者,趨之若鶩;


過勞者,比比皆是;


熬夜打電動者,如過江之鯽。


縱慾狂歡者,時時有聞。


醫院裡頭,慢性病求診者,人山人海。


為醫者,慎之慎之。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曾寫了一篇脈證矛盾的文章,


其出處就是《薛氏醫案‧內科摘要》


有一次,薛立齋的老師對他說:


我快中風了。


不動的時候,兩條腿痿軟沒力氣,


稍為勞動一下又痛的像針在刺。


薛把脈,發現脈是洪數而有力的。


但薛認為這是肝腎陰虛火盛,用了壯水益腎的藥,老師的病也就好了。


老師就說:


當時我住在官邸時,


他們都以為我中風了,


還好沒吃風藥,要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這就是我的福氣啊!


 


建木按:


脈洪數而有力,一般認為是實火,而立齋先生獨具慧眼,竟然用壯水益腎的藥來治療。可見脈證往往是矛盾,若不是四診合參,在其它關鍵處找出真實的病機,往往會誤診。薛氏在這醫案並沒有明確指出他是如何辨別診斷的,但古書經常如此,詳於此而略於彼,詳於彼而略於此。讀書,當於不疑處疑之,有疑處而不疑,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實在是有點困難啊!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氣虛症狀如下:


面色蒼白,精神不振,疲倦無力,容易出汗,懶言懶動,頭暈嗜睡。


但是臨床上要找到如此典型症狀的,還真有點困難。


 


舉個例子來說,有個伯伯患咳嗽日久不癒,


卻聲如洪鐘,既無面色蒼白,亦無容易出汗,也不會頭暈嗜睡。


若問他累不累,他只是回答說:「有一點。」


若不是四診合參,如何知其為脾肺氣虛呢?


 


《薛氏醫案‧內科摘要》說,有一位官員,長得有點兒壯(形體魁偉)。


毛病呢,就是肚子脹,常常吐痰,一累就頭暈。


前醫給的不外是清痰理氣的藥。


吃了藥,當然是沒效,才會求助於立齋先生。


立齋先生就分析給他聽:


您這個肚子脹,是脾氣有點虧損了;


痰多呢,是脾氣無法運化;


頭暈呢,是脾氣無法上升;


指頭會麻呢,是脾氣無法周布。


這位老兄,有聽沒有懂,把立齋先生的話當做耳邊風。


想說,我這麼壯,怎麼會是什麼脾氣虛等等的。


後來惑于人言,說什麼指麻呢,小心三年後會中風,要吃搜風丸、天麻丸這類祛風的藥來預防。


他好乖,早晚認真的服用,結果咧,變成經常剉屎(大便不禁),飯也吃不下,就這麼一命嗚呼了!


 


很多人都以為中藥很溫和,其實不然。


用錯藥一樣會殺人。


上面這則醫案,不就是最好的說明!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藥裡的抗生素消炎藥》

 


薛氏醫案有一則說:


有位媳婦兒,一向身體虛弱。


有一年產後哺乳時得了疥瘡,荏苒年餘,身體越來越差。


隔年,因為勉強執喪禮,經常感覺快暈倒。


有天突然胃口那裡又腫又痛,手不可按,兼嘔吐不止,脈非常微細。


她公公懂醫,認為脈雖然是虛的,但病形卻是實的,用了青皮、香附、吳茱萸等藥,也就好了。


後來,又得了瘧疾,加上小產。他公公又給她服用了理氣行血之藥。


病雖去,但元氣已脫,再給她人參、黃耆等補劑,卻沒有反應了。


整個脈已經快不見了(六脈如細欲絕)。


還好後來被薛立齋救活了。


 


這個醫案說明了,


第一、「痛無補法」的謬;拒按不一定是實症。


第二、理氣之藥,的確能收一時之效。


第三、理氣行血之劑,雖收一時之效,對虛弱之人,屢用將導致元氣敗脫,甚至藥石罔然。


第四、理氣行血之劑,對虛弱之人既能如此為害,何況是苦寒敗胃、瀉下之劑呢!


身為一位醫者,應該多多了解這其中的奧妙。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才剛發表薛氏醫案選4—夏日不要輕意用涼茶或這篇文章


今天就有人


喝「西河柳」降火 壯男癱住院


更新日期:2011/06/26 04:11


〔自由時報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夏天熱,很多人喜歡喝青草茶、草藥汁降火氣,但一定要注意自己喝進去的到底是什麼。台北榮總日前收治一名年輕男子,疑似喝了草藥汁「西河柳」,全身無力、痠痛、發高燒、狂拉肚子二十多次,住院整整三天。


成分不明 濃度難掌握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吳明玲表示,喝草藥汁疑似中毒的個案,她是第一次碰到。喝草藥汁不一定不好,但問題是民眾有時候並不清楚自己喝的是什麼草藥,賣的人可能也一知半解。且草藥濃度很難掌握,飲用風險因此劇增。


吳明玲說,這名三十五歲男子就醫時指出,他在日前逛到迪化街一家草藥店,臨時起意想買草藥汁喝,想要降火氣。店家特別向他介紹西河柳,強調可以降火氣還能保肝,平時還可以當開水多喝。男子便買了一瓶寶特瓶裝的西河柳回家。


男子回到家後,先喝一杯兩百西西的西河柳,沒多久就感到很疲倦、全身痠痛,睡了一覺。隔天起床又喝了兩百西西,全身更加無力。


男子隔一天未喝,第四天又喝了第三杯,這次變成全身肌肉痠痛到無法起床,且發高燒到攝氏三十九度,不斷噁心、嘔吐且狂拉肚子。男子以為是感冒,到附近診所就醫卻未改善,只好趕到台北榮總掛急診。


西河柳中毒 無解毒劑


男子到院後,還出現心跳變快、腎功能變差的情形。急診醫師懷疑是中毒,會診毒物科。由於西河柳在中國被當成用於治療氣喘及止咳的藥材,但同時會產生頭暈、噁心、嘔吐、沒有力氣及腹瀉等副作用,與男子的症狀很吻合,高度懷疑男子的不適症狀與西河柳中毒有關。但由於西河柳沒有解毒劑,只能給予支持療法,所幸病患在住院三天後已漸漸恢復。


草藥非中藥 尚未納管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表示,草藥不是中藥,只能視為民俗調理,草藥只要不宣稱療效並不犯法。像「降火氣」、「護肝」、「護眼」等字眼並不涉及療效。目前草藥並沒有納管,由於草藥還是可能存在一些適當使用的問題,草藥未來應要登記比較好管理。至於主管機關要在內政部還是衛生單位,可以再討論。


 


 


建木按:拜託,不要亂喝啦!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暑發熱


傷暑發熱,是火邪傷心,元氣耗散,而邪熱入客於中,故發為熱,汗大泄,無氣以動,其脈虛遲而無力,是外之熱邪傷榮也,治主內。


·    愚按,夏月陽氣浮于外,陰氣伏於內,法當調補陽氣為主,而佐以解暑,此推《內經》捨時從症之良法也。故前症當究其所因而治之,不可泛用香薷飲之類,走散陽氣,導損真陰,而益其病也。又有夏間用薄荷煎湯以代茶,殊不知散人之真氣,即久用川芎湯,令人暴死之類也。詳見後。


 


(以上摘自《明醫雜著》)


 


 


由上文得知,夏日傷暑者,切不可概用香薷飲。


尤其是,台灣民間習以涼茶或苦茶清熱退暑,其實如此反而損人真氣。


君不見,到了冬天,一個比一個怕冷,甚至一夜足冷如冰。這無非是在夏日時,不知調補陽氣,恣飲冰品、好食生冷瓜果所致。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愚嘗治少宰李蒲汀,庚寅冬,濕熱泄瀉。因未生子,惑於人言淡滲之劑能瀉腎,而服參、耆等藥,後變黃疸,小便不利,腹脹,胸痞。余曰有是病必用是藥,須以淡滲疏導其濕熱。遂用茵陳五苓散,諸症頓退。至辛卯冬生子。


(建木按:《內科摘要》原文為:大司徒李蒲汀南吏部少宰,時患黃疸,當用淡滲之劑,公尚無嗣,猶豫不決。余曰︰有是病而用是藥,以茵陳五苓散,加芩、連、山梔,二劑而愈。至辛卯得子,公執余手而笑曰︰醫方猶公案也,設君避毀譽殘喘,安得享餘年而遂付托之望哉?由是禮遇益厚。


 


(以上摘自《明醫雜著》)


 


建木按:虛人用淡滲之劑的確會瀉腎,惟有是病必用是藥。


此案證屬濕熱,故用茵陳五苓散加味而愈。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上錄自《明醫雜著》)

 

 

 

 

 

查《素問‧異法方宜論》並沒有薛氏引用的內容。

 

 

我猜想,薛氏所看的《素問》一定是另有版本。

 

 

薛氏其它著作中亦常引用仲景所言,惟其內容大多未曾見過,或者是與我們平時閱讀的內文有異。

 

 

 

 

 

無論如何,這段文字,和一般人的認知有很大的差異。

 

 

我們身處熱帶和亞熱帶的台灣,加上海島型氣候,可以稱的上是「下卑濕熱」。

 

 

即是濕熱的天候,怎麼人們反而會陽氣不足呢?

 

 

這裡王氏和薛氏都給了答案。

 

 

另外,我想給你一個簡單的思考方式。南方人到北方特別怕冷,如果南方人陽氣盛,怎麼會比北方人怕冷呢?

 

 

根據個人的體會,除了因為地理上的位置之外,科技的影響也造成了現代人的體質,越趨於所謂的「陽氣內虛」。

 

 

君不見,夏天一到,多少人在冰氣房裡吃冰,又有多少人一天要進出冷氣房多次,那等於一天裡頭就經歷了好幾個春夏秋冬。

 

 

 

 

 

所以在下以為,善護陽氣,乃養生的第一要件。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接下來,


在下將陸陸續續為大家介紹薛立齋的醫案和理論,


您若覺得好,請恭敬禮拜立齋先生,感謝他為我們留下這麼多寶貴的資料;


如果您覺得不妥,放在心裡就好了,請勿隨意批評前賢。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