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用新鮮蘋果和芒果乾,加一點水打成泥,和麵粉做出的麵包,香氣十足。
時間是周日下午一點,麵粉揉好後,準備出門,怕麵糰發的太快,所以就把它隔水冰鎮一下。
下午七點多回到家,它已經脹到整個容器都是,還好聞起來沒有酒味。
還有我那個小兒子,幾乎天天吃蘋果,目前都很好,也沒有出現「束百脈」的症狀。
這次用新鮮蘋果和芒果乾,加一點水打成泥,和麵粉做出的麵包,香氣十足。
時間是周日下午一點,麵粉揉好後,準備出門,怕麵糰發的太快,所以就把它隔水冰鎮一下。
下午七點多回到家,它已經脹到整個容器都是,還好聞起來沒有酒味。
還有我那個小兒子,幾乎天天吃蘋果,目前都很好,也沒有出現「束百脈」的症狀。
切不了油卻惡化白斑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1/09 00:07" 【台北訊】
一名女大學生趕搭油切茶瘦身熱潮,天天喝四瓶以上超濃度茶品,不久後手腳顏面出現圓形、橢圓形的白斑。她經醫師診斷才知道,含單寧酸的濃茶可能會使白斑症惡化。
診治女大學生的開業中醫師袁國山昨天表示,台灣約有二十三萬至四十六萬人有白斑症困擾,大多數病情緩慢進展,很少急速惡化。這名女大學生忽略茶單寧為誘發白斑症的危險因子而暴飲濃茶,導致惡化。經停止茶飲並配合治療後,已控制病情。
袁國山解釋,白斑症是一種全身性與免疫系統相關的疾病。濃茶中的單寧酸屬多酚類物質,對體質特殊的患者而言,短時間大量攝取單寧酸,會引起人體細胞的某些免疫反應,可能造成白斑惡化或復發。
袁國山提醒,除需小心濃茶的單寧酸,白斑症患者應注意其它的飲食刺激,例如柑橘類水果,檸檬、金桔、柳橙、橘子、葡萄柚、柚子等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短期大量暴食,也易使病情產生惡化。
袁國山建議,白斑症患者可多攝取含銅、鋅、鐵、鈣等礦物質及B群維生素的食物,如黑豆、牛奶、黑芝麻等。白斑症的中醫藥方與食補,以當歸、川芎、白芍、熟地、旱蓮草、黃耆、紅景天及女貞子等活血理氣藥方,較為有效。
建木按:
柑橘類水果,幾乎都是寒性食物,含有單寧酸的綠茶也是。
紅茶呢?因為全發酵的關係,可以減少單寧酸的含量。
所以體質寒的,若要喝茶,最好是喝全發酵的紅茶。
上周一有位女士,五十多歲,初診。主訴頭痛三十多年,伴見肩項僵硬等等。近三年以來,因更年期,變的怕熱。
經四診合參,虛是真虛,熱是假熱。經服一周的藥,頭痛改善甚多,肩項緊繃易緩解不少。
看到患者,回診時愉悅的表情,是醫者最幸福的時刻。
上次PO的照片比較不好看,今天補上切成片的麵包,好看多了。
注意看喔!麵包的斷面很細緻,這是判斷土司好壞的標準。
外頭早餐店的土司其實都很輕,組織很鬆散,切開或剝開時麵包掉滿地,這就是不好的麵包。這種土司,隔夜以後,若不再烤一烤,會很乾且失去彈去。
看來我這個低溫低酵母慢發酵的方法,還真不賴。
不過,您一定看得出來,我實在是不太會幫麵包和饅頭整形。
大陸名醫干祖望老前輩的這篇文章《還中醫本來真面目》,實在夠嗆辣,我摘錄幾段,先與您瞧瞧:
「再說五運六氣,的的確確是中醫的中心內容,而且昔者你不懂它你就無法成為進階中醫。它在中醫學的身份、地位、實用,完全和儒家(專業文化的學者)中的八股文一模一樣,你不懂就根本無法進入儒門,它的身份、地位之高,不言可喻。但談實用,老實說,比「衛生紙」更不如。衛生紙使你衛生清潔,而它則反而潑你一身污泥濁水。筆者曾在1999年第20卷4期《江蘇中醫》上發表了「閒話運氣」的小文章,把它批駁得體無完膚「(33頁)。可能像你大名醫,我則小人物,而專業於小到無可再小的小科,人微言低,誰都不屑與你計較。再則50年代與21世紀除夕,時代不同了,思想變化了,所以過了半年,太平無事地一無反應。你說沒有,那也不是事實,也接到了幾封表示共鳴、欣賞、讚美的嗜痂之癖的同行或其他讀者的書信。
其實我早就估計不會有人來批駁的,昔者有見識的大名醫,早就否定這個五運六氣了。如:
何夢瑤(1693-1783)曾謂「運氣之說,拘牽不通,固為有識者所不信」(見《醫碥.運氣說》)
曹赤電(1878-1956年)在吳鞠通(1736-1820年)《醫醫病書.運氣論十四》篇後注:「按司天運氣之說,黃帝不過言天人相應之理(這是人與他周圍環境統一論)。後人以為是年何氣司天,民生何病,拘定何藥,堂千萬人之病,一一與之盡合,不許一人生他病乎。此皆固執不通之言,誤人不少」。
章太炎(1869-1936年)在《章太炎醫論.猝病新論》(195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中,也批判這種毫無一用的唯心運氣學說,寫了不少使人共鳴而信服的言論。」
全部的內容,請看這裡:http://hyperrate.com/thread.php?tid=14958
干老前輩把五運六氣說是比衛生紙更不如,的確夠敢講的,也唯有這樣有成就的老人家(時年八十八),才有資格說這樣的話──佩服!佩服!
前天晚上第一次用了芒果乾來做土司。經過一個晚上的低溫發酵,昨天早上取出放氣再揉幾下,又放回冰箱。晚上回家從冰箱取出,再放氣一次,然後放在桌上回溫和發酵。
等了一個鐘頭,麵糰沒長很多。不管了,先給它分成二份,壓一壓捲一捲,放進烤盤,再放進烤箱,烤箱加熱廿秒,讓它溫度稍為暖和一點。麵糰表面噴點水。如此又發酵了快二個鐘頭,麵糰才長到我要的樣子。
這次的芒果土司,又比以前更Q更好吃。
哈哈!我越來越厲害了。我那個不太捧場的賢內助,這次終於點頭稱讚了!
現代人的食物和飲食,已經因為交通流暢的關係,變得多樣化。
舉個例子來說,營養價值極高的地瓜,其原產地是在南美洲--很難想像吧!芒果的原產地印度,蓮霧原產地在馬來半島。
延續前一篇的問題,我想試著提出一些反問:
海邊產鹽,是不是內地人就不適合吃鹽?
南方產米,北方人得桂枝湯證,就不該啜熱稀粥?
北方產梨,所以南方人得溫病,不適合吃梨子?
……
還有,有些人提倡要吃當令的水菓,主要是因為當令的水菓農藥比較少的緣故吧?
不過,問題沒那麼簡單,之前新聞不是說茼蒿的農藥高的嚇人嗎?茼蒿是冬天的產物,夏天天氣熱種不起來的。所以這又打破當令蔬菓農藥比較少的迷思。
或曰,夏天天氣熱,所以產西瓜來解渴,所以要吃當令的水菓。此話又不對,難道夏天沒產荔枝,荔枝吃多了可會上火的。
或曰,南方天氣熱,所以產西瓜來相克。此話又不對,南方難道不產榴槤這種熱性水菓嗎?南洋還產香料,個個都是辛溫的食物呢!
或曰,南方天氣熱,所以染病多是溫病,南方無傷寒。此話也不對,南方天氣熱,所以多貪涼,汗後沖冷水澡、咨食生冷瓜菓者多,怎無傷寒。加上拜現代文明之賜,冰品和冷氣,不是更加殘害陽氣。以前的人是一年有四季,現代人是一日有四季,怎麼說?夏天戶外熱,戶內開冷氣,戶外戶內走一趟,等於過了一年,所以夏日豈有無傷寒之人,豈無麻黃湯、桂枝湯證、甚至四逆湯證呢?
所以,延伸到中醫的觀念來說,不必拘於五運六氣、不必拘於春夏秋冬、不必拘於東西南北,有是證則用是藥,此中醫真正治病和養生的原則。
古人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大醫」。您要我說八八六十四卦,我說不出來,您要我講講繫辭,我也沒那麼學問。但是《易經》之「易」,有三意,「簡易、變易、不易」,我對易經的瞭解,只限於此:一年有四季是「不易」的道理,冬天應寒但有時而溫,是為「變易」,這是如此「簡易」的事情啊。
不好意思,網上有易經的高手,在下獻醜了。
網友問:
建木醫師,看您常常在做麵包土司,看了我都好想自己做來吃。但我遇到幾位中醫師,都說麵粉類製品屬於「溼」,住在台灣這種潮濕的地方,不適合吃太多。我自己有覺得比較常吃麵粉製品的時候,似乎喉中比較容易有濃稠的水氣泡泡(不是痰),少吃則較減緩。請問您對麵粉製品性溼,在台灣不宜多吃這件事的看法如何?謝謝!
我說:
仲景是在桂枝湯禁忌裡教人生病時不要吃「麵」。若照 郝萬山 教授的說法是,要看人,如果您平常吃什麼會脹氣,就不要吃那個食物,不見得不能吃麵。
麵條、麵製品,是風行全世界的食物,比米食還分佈的廣。若照麵製品屬濕,那問題可大了!全世界大概一半的人口都濕透透了。
個人淺見是,問題不在麵,而是麵製品裡頭的添加物。現在的麵製品添加了很多對人體有害的東西,如反式脂肪(最容易造成痰濕的食物)、漂白劑、防腐劑(先前不是有國際大公司麥當勞的麵包含有超量的防腐劑嗎)等等。
有時候自己做的,若照老師教的,一樣很不健康。食譜裡依然教您要加乳瑪琳(反式脂肪)、白油、白砂糖等等,是這些東西造成身體「濕」的原因。
總之,五穀是來養人的,不必擔心,要擔心的是食品添加物。
以下是范中林老前輩的醫案:
太陽少陰證鼻衄
冉××,女,72歲。成都市居民。
【病史】1975年4月,感冒後鼻內出血。就近至某醫院請中醫治療,診為肺熱。連服清熱解表劑,病勢不減。家人急用雲南白藥塞鼻內,用三、四瓶後,血仍滲出不止。延至第六日,到××醫院五官科診治,無效,遂來就診。
【初診】鼻衄已十日,鼻腔出血仍陣陣外滲,血色暗紅,面色蒼白。飲食難下,四肢逆冷,惡寒身痛,微咳。舌質暗淡,苔白滑,根部微黃膩。陽虛之人,外感寒邪,正氣虛弱,失血統攝,陽氣被遏,脈絡淤滯,血不循常道而外溢。此屬太陽少陰證鼻衄。
法宜助陽解表,溫經攝血,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主之。
處方:麻黃10克 制附片60克(久煎) 遼細辛3克 炮薑30克 荷葉10克(醋炒) 炙甘草20克 二劑
【二診】上方服一劑,出血減;二劑後,血全止。因年邁體弱,難以複元,再以四逆湯加益氣之品續服。
處方:制附片30克(久煎) 炮薑15克 炙甘草10克 黨參10克 上肉桂10克(沖服) 大棗30克 三劑
【三診】精神好轉,飲食增加。但氣血虧甚,囑其以生薑羊肉湯加當歸、黃芪燉服調補。
1979年2月追訪:患者已76歲,病癒後身體尚好。
【按語】本例鼻衄,證屬寒中少陰,外連太陽。治以表裏雙解,佐以溫經攝血,三診而衄止。
或問:仲景有“衄家不可汗”之戒,此例何以用麻黃?因患者兼有太陽傷寒之表,具麻黃證。方巾重用附子,溫少陰之經,解表而不傷陽氣;麻黃不配桂枝,並重用炙甘草以制之,則不發汗而祛邪。臨床所見,衄家並非皆不可汗;亦有用汗法而愈者。不同病情,須具體分析。
建木按:
上文說「鼻腔出血仍陣陣外滲」,可見鼻衄的量不多,是外滲,而不是滾滾而出,所以這種情形,個人粗見,不當稱之為「衄家」。
既然不是「衄家」,當不在「衄家不可汗」禁忌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