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書摘錄 (8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Starboard side ?


Port side ?


Forward ?


Backward ?


Full ahead ?


Or drop anchor to take a break ?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侄筿村,小溲不通已至三日,腹膨急脹,至不能忍。


先有某醫連進通利,不通愈甚,急覓予診。予見其肺脈獨大而數,知其素來嗜飲,因問連日飲何酒?


筿村曰:近因酒貴,常飲燒酒,三日前有小集,飲燒酒且甚多。


予曰:是矣。


時端陽節後,急令買大枇杷二斤,恣意啖食,另變補中益氣方法,去黨參黃芪、白朮、當歸,惟用陳皮一錢、甘草梢八分、醋炒柴胡五分、蜜炙升麻三分,而加天冬三錢、麥冬三錢、北沙參三錢、車前草一顆,與服一時許,小溲大行一大缽而愈。


伊急遽中不暇問故,予亦未言。


後至松江華亭縣刑席邵瓣蓮有沉屙甚奇,每發當臍腹痛非常,而先必溲閉,百醫罔效,必小溲自通而腹痛乃止,其症少時即有,至四十外乃更甚。適當舉發延予一診,其脈肺部獨大而數,與筿村侄同,予問素嗜煙酒否?


曰:皆有之,而水煙尤朝夕不斷。


予曰:是矣。


即以與筿村侄方去升柴,加黃芩知母與服,服後小溲大行,腹痛亦止。


伊問予病如何,何藥之靈也。


予曰:肺為氣之主,又為水之上源,《內經》云: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有屬中氣者,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有屬腎氣者,腎與膀胱相表裏是也。而其實氣化之權,肺實主之。肺在人身主乎天氣,天氣清明而下降,肺氣清肅而下行,上源行乎所不得不行,下流自有所不得而止,而有所不行者,虛也熱也,虛則氣不足以行,熱則氣反逆而上,肺氣不行,則諸氣不行,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今溲不通而腹乃痛,肺脈獨大而數,症經三十年,此先天肺熱,後天煙酒,積熱日傷肺陰,肺失清肅之令,故病易發而亦漸重也。以後將此方常服,且戒煙酒,可望不發。瓣蓮欽服,請將所論書一通,並藥方裱糊收藏。連服二十劑後,果不發。


治筿村法,至松江始暢發其義。蓋嘗觀諸禽鳥,有肺者有尿,無肺者無尿,知肺之關乎小溲者多矣。筿村侄用升柴,而邵兄不用升柴加黃芩知母者,何也?


筿村曾服利藥而溲更不通,氣乃更結,非加升、柴以提其氣轉不能通,如酒壺然,壺嘴不通,揭其蓋自通也。邵瓣蓮未服利藥而熱久而重,故不用升柴而加黃芩知母也。


雖然,勿謂癃閉之盡在清肺也。


吾鄉錢光斗之弟婦張氏,產育用力太過,正氣大傷,三日小溲不通,予用補中益氣湯全方,薑棗引,加冬葵子三錢,一服而通。


寫真華秋岩內懷孕六七月,偶因下階一跌坐地,腹中墜脹,小溲不通半日,即延 予診。予知胎氣震壓膀胱,亦用大劑補中益氣薑棗引,一服而通。此皆用溫補升提,治在中氣而不在肺氣也。


其冬葵子或用或不用者,一則癃閉三日,以葵子引經通 之;一則僅半日許,提其氣而溲自行,毋煩通利也。


後又有丹徙縣署吳晴椒明府所請錢席胡晴麓恙已愈後,大解數日未行,急欲其解,以便加餐,一日登廁數次,力努乾結不出,是日晚登淨桶約一更許,掙極力努掙,大便不來而小便反閉;次日自用車前、澤瀉等藥通利之,而仍不通,腹加脹;又次日延予。


予曰:大腸膀胱相隔一間,分道而行本不相礙,今因直腸有燥糞阻塞,努力太過,前無出路,後有來者,廣腸之糞皆集於此,直腸脹滿,擠合膀胱,小溲無路可出,此非膀胱自病,雖多方通利,終不得通,徒增脹滿耳。予有一法不知肯用否?


眾問何法?


予曰止有下法耳。下其大便,小便自通。


時署中官親朋友來問病者甚多,予有房中倡議,而房外竊議者皆不以為然。以為小便不通,反通大便,殊難相信。且病者年已六十有四,又值病後連日,怕脹又不敢多進飲食,如何能受下劑?眾口難調,予亦辭去。


第三日又來敦請,晴麓本與予金蘭契好,萬不能辭,至則脹已至胸,蓋又雜進單方,如促織、草帽圈之類,有入無出,直至脹不能動。


予曰:在書,大便不通有四五十日無妨者,而小便不通五日必死。今已三日,再延二日,神仙不治。此症下或不死,不下必死, 諸 君奈何,必欲置之死地耶! 時晴椒 先生以為不可下,眾皆和之,予言至此,眾不復言。


而其如君獨奮然曰:三日以來愈治愈壞,今日竟請立方,雖死不怨。


予索紙開方:西黨參五錢、炙黃芪三錢、於朮三錢、當歸身三錢、陳皮一錢、炙草-錢、炒柴胡一錢、炙升麻六分,煨薑二片、大棗二枚。


眾皆詫意曰:先生說要用下法,何開此補中益氣湯?


予笑曰:諸公勿急, 尚有加味。


爰加生大黃三錢、元明粉三錢。


因告眾曰:大便阻塞,小便固非用下不可。然是症有三虛, 年高一虛也,久病二虛也,連日不敢納穀三虛也。此三虛者,諸公曾言之,予豈不知之,故是症非下不可,而非用補以用下不可,古人黃龍湯用參以用下,玉燭散用四物以用下,今用大劑補中益氣,然後用硝、黃以推蕩之,大解行而膀胱路寬,小解亦自暢行,二便俱行而正氣不陷,相輔之道也。不然予豈孟浪用下者哉!


眾乃爽然,制藥與服,一時許大便暢行,小便隨至源源不絕幾半淨桶,腹中暢快,病乃若失。


以上五症皆小溲不通,四用東垣補中益氣,而變化不同,法則仿古,用則因心。易云: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豈不信哉。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友人笪東洲,一日忽詣予曰:汝稱善診,今有一病汝能診治,我乃拜服。


予問何病,笪云:與我偕往,到彼自知。


及至半途,忽告予曰:適與君戲言耳!病者為予堂兄豫川,病已不治,惟望兄診定死期,代辦後事耳。


及至其家,問其病乃患癉瘧,單熱不寒,已經兩月,從未有汗,每日壯熱六時許,形銷骨立,實已危殆。


診其六脈弦數,全無和柔之意,而按尚有根。予知其素來好內,肝腎俱虧,加以大熱傷陰,陰不化汗,邪無出路。醫者不知,所用不過達原飲、清脾飲、小柴胡等方,如何得汗?


予曰:症雖重而並未服對症之藥,尚可為也。


乃用景岳歸柴飲,柴胡錢半、當歸 一兩 、甘草一錢,加大生地 二兩 ,令濃煎與服,服後進熱米飲一碗,不過一帖,大汗而解。




建木按:此陰不足何以化汗也。喜批評景岳者,應引此為鑑。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田展初居荷花池巷,其比鄰 顏風堯 先生,丹陽名醫,在此懸壺,醫輒有效,誠老手也。


其田姓之症,亦曾診視,惟為群醫所嘩,未能獨出手眼。嗣聞予治法, 深為佩服,適其尊閫亦染時症,先生年將古稀,本有半身不遂之恙,恐診脈不准,轉延醫診,而醫者不識其病,先生亦自不解,乃延予診。


時當盛夏,病為時邪,人事昏沉,壯熱口渴,渴欲熱飲,雖熱嫌冷,家人以炭爐而烹百沸湯與服,獨云不熱。


脈來洪數而滑,惟右寸見沉,實熱症也,而見寒象,又非熱極似寒,醫之不解在此。


予亦躊躇莫決,忽爾機來,因問主人,尊閫有甚舊恙否?主人曰:無。


予曰:非必有大恙,或年高多痰否?主人曰:此誠有之,每日約吐三碗許,轉覺爽快。


問今病幾日?曰:五日。


病中吐痰否?曰:無。


予曰:得之矣。主人問何以得之?


予曰:時邪乃熱症,診亦熱症,而寸口獨沉者,肺氣為痰所遏也。一日吐痰三碗, 五日不吐,積痰當有幾許,阻塞肺氣,上下不通,內雖甚熱,氣不得上,口鼻吸入無非冷氣,至喉而止,亦不得下,肺氣通於喉,今為痰所阻,故肺以下則甚熱,喉 以上則甚冷。是非先用吐法提去其痰不可,雖然不易言也。沸湯下喉而不熱,痰之膠固非常,肺之閉塞已甚,雖用瓜蒂散、梔豉湯等法,恐格格不入,不足以搜肺竅 提肺氣而鼓動其痰,是非仲景麻杏石甘湯不可。


主人曰:麻黃乃夏令所忌,今值六月盛夏,患時邪非傷寒,麻黃尚可服乎?


予笑曰:藥不執方,相宜而用,古之訓 也。今痰阻肺痹,非麻黃之大辛大熱不能搜肺活痰,且是方也,有石膏之寒以制麻黃之熱,有杏仁之降以濟麻黃之升,有甘草之甘以緩麻黃之急,非同正傷寒之用麻黃湯,專取辛熱表散也。


主人曰:內人已花甲有餘,設服之而大汗不止,得毋有亡陽之慮乎?


予曰:藥有監製,既已申明,且麻黃肺之藥也,下喉必先達肺,肺氣開提,痰涎必活,活則湧吐,藥隨痰出,麻黃之性輕浮,豈能入腹作大汗哉!況時邪亦須汗解,吐中有發散之意。石膏乃白虎湯之主藥,《金匱》治中暑之藥方,色白入肺,兼清陽明之熱,兼散兼清,邪熱從而得解,未可知也。


主人曰:此首准得吐否?


予曰:麻黃大力,入肺搜痰,痰結既開,勢必上湧作吐。


主人曰:理解明透,更無他疑,竟請立方。


予方用麻黃八分、 杏仁三錢、石膏五錢、甘草一錢,囑其必服而去。


次日未明即寤,回憶昨日之論,自笑愚忠太過,然細思無誤也。清晨不待請,即喚與往,探見其醫室已開,急趨而入,主人出迎,予不及寒溫,急問曰如何?


主人笑應曰:其效如神。


予心乃定,細問服藥片刻,立即吐痰升許,不過微汗,外熱已退,人事全清。予入內復診,脈象不洪,按之仍數,不熱飲而欲冷飲,舌赤無苔,知其大熱傷陰。改用犀角地黃湯,一服熱減,再服全愈。


是症也,非細心切問,安能得門而入哉!夫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神聖工巧謂之四診,缺一不可。吾見今之粗工假裝時派,每至人家診病,僅一搭脈,遂即開方,主人欲細告病情,則曰:我今日有數十家延請,豈能為一家耽擱。嗟乎!三部九候,全然不明,又不肯問,草菅人命,莫此為甚。雖庸醫殺人不聞償命,然冥冥之中,罪安可逃哉!子日懍之,兼望業此者共懍之。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田展初五兄,予至好也。


嘉慶十四年,伊遠館吳門,其內染時邪之症,醫者皆用傷寒藥發散,升提太過,其熱不減;


又皆竟用寒涼,如黃芩、黃連、山梔、石膏之類,連進多劑,熱仍不減,面轉通紅,頭皮作痛,手不能近,近則痛甚,病勢沉重,醫皆曰邪已傳裡,無法可治。


又換某時醫,於前藥中加犀角、羚羊角,謂只此扳劑,再不應即不治。


適其內兄李進之亦予至好,知予素解歧黃, 邀予一診,以決生死。


予診其脈上部浮大而空,兩尺沉細欲絕,雖氣微弱不欲言語,而心尚明瞭,並不昏迷,詢其欲飲否?曰不欲。詢其二便,大便少而稀溏,小便清白,少腹有痛意。


予急曰:此戴陽症也。此素本陰虧不能潛陽,今時邪誤作傷寒論治,溫散太過,虛陽上浮,治宜引火歸源。醫者見其煩躁,不知其為龍雷上升侵犯清虛之府所致,反以為熱邪傳裡,肆用寒涼,陽即欲回歸路已阻;再用寒藥,不獨腹痛自利症必加重,而無根之陽將一汗而亡,奈何於是。


竟用真武湯勸其速進,病者知用附子斷不肯服,以為我煩熱如此,如何還服此熱藥?


伊兄勸以汝服涼藥已多,而轉火炎於上,茲方稱引火歸源,或當有效,今已危急,何不試之?


勸之再三,勉進半劑。本已十日不寐,進藥後不覺安睡兩時許,始寐頭皮不痛,面赤全退,腹痛亦止,心中不煩,乃復索藥盡劑。


次日延予復診,其病若失。


細詢平日本有上紅之恙,生育亦多,其陰本虧,故陰中之陽易動也。


改用附子理陰煎服一劑,又專用理陰煎服三劑,後以八珍加減調理全愈。


半月後展初自吳門歸,向予申謝,且言幸伊不在家,其妻得生,否則必死。予問何故?


展初曰;如此熱象,群醫皆用寒涼,而子獨用大熱,且子不懸壺,我豈能相信哉!


予曰:然則足下亦不必謝予也,是有命焉,不可強而致也。




建木按:世心皆以為中藥平和,殊不知,用錯藥亦能致人於險地。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凡作醫師,宜先虛懷。


苟執我見,便與物對。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易思蘭治一婦,產後半月餘,胃中有清水,作逆而吐,以為胃寒,令煮雞,倍用椒、薑,初覺相宜至三五日,清水愈多,以薑、椒煎湯,時時飲之。


近一月,口氣漸冷,四肢發厥,晝夜作逆,腹中冷氣難堪,有時戰慄,用四君子湯,人參一錢至二錢,初服少安,久則不應。又加炮薑,亦不效。眾議用附子理中湯。


易診之,六脈俱無,以食指復按尺部,中指無名指之後,脈來實數有力,左右皆同,發言壯厲,一氣可說三五句,唇焦頰赤,大便五六日一次,小便赤少,此實熱症也。


詢之,其俗產後以食胡椒炒雞為補,此婦日食三次,半月後,遂得此疾。


乃用三黃湯治之,連進四盞,六脈俱現,薑椒湯不欲食矣。又進四盞,身不戰慄,清水減半。


服四日,口中熱氣上升,滿口舌尖俱發黃小粟瘡,大便八日不通,以四苓合涼膈散,空心一服。至午不動,又以甘草煎湯,調元明粉五錢熱服。一時許,腹中微鳴,吐出酸水一二碗,大便連去二次。又復元明粉五錢,下燥矢十數枚。後以四苓、三黃、山梔、枳殼,調理全愈。


主人曰︰荊人之病,醫皆以為虛,而用薑、附,先生一診而遂用大劑三黃湯,更加元明粉寒涼之劑以通之,不以產為掣肘,公何見也?


易曰︰脈症明顯,不詳察耳。《脈法》云:極大極微,最宜斟酌。凡診脈遇極大無力者,須防陽氣浮散於外。若極微之脈,久久尋而得之,手指稍稍加力,按之至骨,愈堅牢者,不可認作虛寒。今脈左右三部,初按悉無,再以食指按其尺部,中指無名指按其尺後,脈來實數有力,所謂伏匿脈是也。此乃陽匿於下,亢之極矣。又大便秘結,小便赤少,唇焦頰赤,氣壯言高,自脈與症視之,其為實熱明矣。若果虛寒,脈當浮大無力,何以實數有力?症當氣息微弱,何以言貌壯強?其口氣冷,吐清水,四肢厥,時戰慄者,正熱極似水,陽遏陰浮之義也。戰慄則熱入血室,熱極則生風矣。熱在肝腎,不在心經,故言語真誠,而不妄也。


其致病之由,本於食椒雞過多,胡椒性味辛熱,能散寒逐敗,雞屬巽而入肝,性溫能活滯血而養新血。雞可常食,椒性大熱有毒,不可過多,多則熱毒積於腸胃,而諸怪症作矣。至於服薑、椒而反現寒症者,正古云:服黃連多而反熱者,服薑、附多而反寒之謂也。用三黃者,黃連味苦入心,苦能下泄,如天氣下降,自能引地氣上升。黃芩利大腸之熱毒,黃柏生腎水以製火,甘草稍解諸藥之毒,元明粉軟堅,四苓散合涼膈散清利大小便。此藥一服,故口舌生瘡,其毒自口而出,雖不補產後之虛,然內邪既去,則正氣自昌,而虛弱者充實矣。是不補之中,而有大補者在也。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易思蘭治一男子病寒熱,眾作瘧治,年餘不愈。又以為勞瘧、虛瘧,用鱉甲散、補中益氣湯,俱不效。


脈左右三部俱浮大無力,形瘦色黑,飲食不美。知為陰虛發熱病也。


早進六味丸,晚服補陰丸。七日後,飲食漸美,寒熱減半。又服一斤,未一月全愈。


蓋此似瘧非瘧,乃陰虛之候也。凡正瘧則寒熱雖參差而有準。今寒熱往來,或一日一次二次,且寒而不厥,身熱如火,熱退又無汗,兼之形瘦色黑,怔忡不寐,口渴便秘,豈可謂瘧乎?且瘧脈當弦,(諸虛損脈亦多弦。)發則弦而大, 退則弦而小。今浮大無力,早晚相同,誠陰血不足,陽火有餘。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男子跌倒受傷,肚子痛,口渴。心裡想口渴嘛,就吃點水梨吧。


結果二顆梨子下肚,病更重,加上大便不通,自覺血氣好像要往上衝。


仁醫用當歸承氣湯加桃仁,服藥後瘀血隨大便出而病瘥。


這是因為元氣不足,瘀血得寒(吃了梨子)而凝聚,所以產婦和金瘡者,是不適合吃梨子的。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個古醫案,我把它白話一點:


有一男子,平時喜歡吃香的喝辣的,口味很重,造成胸悶、痰很多。


醫生說:像您這樣所謂的膏粱之人,體內積了很多的熱邪。


所以就製作了清氣化痰丸給他吃。


後來他病好了,認為這麼有效的藥,要「呷好到相報」(台語),所以他也製作了很多藥丸饋送親朋好友。結果呢,凡是脾胃虛的,沒有不受害的。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請看古醫案一則:


鄭奠壹治江南臬司多公,患噤口痢,粒米不進,令服牛乳,久之而瘥。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易思蘭治一士人,素眈詩文,夜分忘寢,勞神過度,忽身熱煩渴,自汗惡寒,四肢微冷,飲食少減。初以為外感,先發散,後和解,不應。又用補中益氣湯加參二錢,逾月諸症仍前。一日午後,忽發熱耳聾,不知人事,恍惚譫語,或謂少陽症也,宜小柴胡和之。


易診之,六脈皆洪大而無力。


曰︰非少陽症,乃勞神過度,虛火症也。


不信,遂以小柴胡去半夏加花粉、知母。


易謂︰服此必熱愈甚,當有如狂症作。


已而胸如火炙刀刺,發狂欲走,飲冷水一盞始定。復求治,以人乳並人參湯與之,當日進四服,厚睡四五時,病減半。次日又進四服,六脈歸經,沉細有力,終夜安寐,諸症悉退。


或曰︰是症人謂傷寒,公作虛火,何也?


曰︰傷寒自表達裡,六日傳遍經絡,復傳至二十一日外,雖有餘症,亦從雜病論。今病已二月,豈可以傷寒論乎?況少陽之脈,弦長有力,今浮洪滿指而無力,豈少陽脈乎?蓋平日勞神過分,心血久虧,脾肝亦損,陽氣獨盛,氣即火也。經云:壯火食氣。火與元氣不兩立。於是水涸火勝之病作矣,傷寒云乎哉。夫小柴胡乃治少陽實症,今陰虛病而以此瀉之,則元氣愈虧,陰火愈熾,故知其當發狂也。又補中益氣湯,補陽者也。陰虛而補陽,陽愈盛而陰愈虛,所以不效。今用人乳者,以真血補真水,又以人參導引,散於諸經,以濟其火,與他藥不同,故見效尤速也。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易思蘭治一婦人,患渾身倦怠,呵欠,口乾飲冷,一月不食,強之食,數粒而已。


有以血虛治之者,有以氣弱治之者,有知為火而不知火之原者,用藥雜亂,愈治愈病。


自夏至冬覺微瘥,次年夏,諸病復作甚於前,肌消骨露。


診得三焦脈洪大侵上,脾肺二脈微沉,余皆和平,曰︰此肺火病也,以梔子湯飲之。


梔子湯用山梔仁,薑汁浸一宿,晒乾炒黑,研極細末,用人參二分,麥冬一錢,烏梅二個,沖湯調梔仁末二茶匙服。


進二服,即知飢而喜食,旬月,氣體充實如常。


後因久病不孕,眾皆以為血虛,而用參、耆為君大補之劑,胸膈飽脹,飲食頓減。至三月餘,經始通,下黑穢不堪,或行或止,不得通利,治以順氣養榮湯十劑。


順氣養榮湯,當歸八分,南芎六分,生地一錢二分,酒炒白芍一錢,陳皮六分,甘草五分,醋炒香附一錢,烏藥五分,薑汁炒山梔五分,蘇梗五分,酒炒黃芩八分,枳殼五分,青皮五分。因大便燥結,加黃芩、枳殼煎服,一月內即有孕。


夫火與氣不兩立,怠倦者,火耗其精神也;呵欠者,火鬱而不伸也。


其夫曰︰荊人之恙,自處子時至今,二十載矣,百治不效,君獨以火治而效,何也?


曰︰尊壺之脈,左三部和平無恙,惟右寸微沉,右尺洪大侵上,此三焦之火升上而侮金也。口乾飲冷者,火熾於上也;飲食不進者,火格於中也;肌消骨露者,火氣消爍也。不治其火,血氣何由而平?故用黑梔去三焦屈曲之火,人參、麥冬收肺中不足之金,烏梅酸以收之,火勢既降,金體自堅矣。至經水過期而多,其色紅紫,肝脈有力,乃氣滯血實也。用參、耆補之,則氣愈滯,血愈實,安能得孕?故以調氣為主,佐以養血,氣順血行,經事依期,而妊娠有準矣。前以降火為先,今以調氣為主,治法不同,病源則一。蓋氣有餘即是火,其病歸於氣鬱而已。郁氣一舒,火邪自退,得其病本,斯隨手取效也。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易思蘭治王孫章湖,壯年。七月間,秋收忙迫,飢食二雞子,酒數杯,時因惱怒,至暮風雨大作,又當風沐浴,夜半,身熱寒戰,腰背脊強,胸滿腹痛。


醫用五積散發汗,身涼戰止,惟頭額肚腹大熱。


又服柴芩湯,半月不愈。大便欲去不去,每出些須,即時作痛。又用大黃下三五行,病仍不減,反加胃寒吐逆,飲食入口即吐, 吐時頭汗如雨,至頸而還,四肢或厥冷,或發熱,大便一日二三次,小便如常,飲食不進者四十餘日,亦不知飢,形瘦日甚。


診之,左手三部俱平和無恙,惟大腸與脾胃脈俱沉緊,按之則大,時一結,堅牢有力,推之不動,按之不移,曰︰此氣裹食積也,下之則愈。


先以紫霜丸二十一粒,溫水送下。二時不動,又進七丸,約人行三五裡,腹始鳴,下如血餅者五六塊,血水五七升。隨腹飢索食,以清米飲薑汁炒鹽少許一二杯與之,神氣頓生。


次日復診,右寸關脈豁然如左,以平胃合二陳湯,日服一劑。復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砂仁,侵晨服六味丸,調理一月而愈。


其父洪山問曰︰吾兒病外感內傷兼有,醫用汗藥已愈,但胸腹痛甚,及下後反增胃寒,見食即吐,是下非所宜矣,何以復下而愈?


易曰︰有見於脈耳。左手三部和平,是無外症。右手寸關沉緊而結,堅牢不動不移,《脈訣》云:下手脈沉,便知是氣,沉而有力者為積,沉緊為寒為痛。自脈斷之,陽明當有堅積也。書又云:食積發熱,夜熱晝涼,頭額肚腹最甚。胃中積熱,蒸蒸頭汗,至頸而還。自外症觀之,陽明有積甚明矣。


洪山曰︰先生論積固當,何以前用小承氣,反加胸悶不食耶?


易曰︰此病先因氣裹飲食,後復外感風寒,當日若用香蘇散一劑,有紫蘇葉散去表寒,有香附、陳皮內行氣滯,表解食消,豈不兩全?乃用五積散,雖有麻黃散寒,而當歸等藥又補住食積,故胸腹愈痛。至於大小承氣,尤為未當。小承氣去胃中之邪熱,大承氣去陽明之燥糞,此症非邪熱燥糞。蓋邪熱燥糞,乃寒自表入裡,積熱之毒,搏結陽明大腸中原有之糞,成塊成燥,必遇大黃之寒,而邪熱始散,得朴硝之咸而堅積始熔,此大小承氣之治也。此症乃有形之物,自外得之者,且雞蛋性冷而滯,食時遇惱,為氣所裹,又加以沐浴受寒,氣與食在內,寒邪在外,包裹堅固,其勢有不易消者。夫欲解散寒邪,消化食積,非溫熱之藥不可。食得熱則行,得冷則凝。今不用溫熱,反以寒涼治之,則寒勢愈滋,食積愈堅,胸膈愈滿矣。紫霜丸,有巴豆霜之大熱以化寒凝,杏仁之辛熱以破痰氣,代赭石、赤石脂之重墜以鎮定臟腑真氣,兼之巴霜之氣走而不守,何慮堅不化,積不除耶?


 


建木按:紫霜丸,即千金方之紫丸。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飛疇運氣不足憑說


 


  陳修園《醫學實在易卷一‧運氣易知‧張飛疇運氣不足憑說》有云:「諺云:『不讀五運六氣,檢遍方書何濟。』所以稍涉醫理者,動以『司運』爲務。曷知『天元紀』等篇,本非《素問》原文,王氏取陰陽大論補入經中,後世以爲古聖格言,孰敢非之,其實無關于醫道也。況論中明明,時有常位,而氣無必然,猶諄諄詳論者,不過窮究其理而已。縱使勝復有常,而政分南北,四方有高下之殊,四序有非時之化,百步之内,晴雨不同,千里之外,寒暄各異。豈可以一定之法,而執非常之變耶。若熟之以資顧問則可,苟奉爲治病之法,則執一不通矣。」



  不過,陳氏在其其它著作中,反而大談五運六氣。到底其著作之前後、書之真偽,在在都是疑問。


  我是這麼認為,您若覺得五運六氣有用,那也很好,像我同學凱 元 醫師,對它頗有研究,用在臨床上,亦有奇效,很令人佩服;如果是像我資質低下,不想研究它,亦無可厚非。


  畢竟各人的興趣和資質不同。同樣在中醫領域,每個人能領悟的方向和境界不可能一致。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易思蘭治宗室毅齋,年五十二,素樂酒色,九月初,忽倒地,昏不知人,若中風狀,目閉氣粗,手足厥冷,身體強硬,牙關緊閉。有以為中風者,有以為中氣 中痰者,用烏藥順氣散等藥俱不效。


有作夾陰治者,用附子理中湯,愈加痰響。


五日後召易診,六脈沉細緊滑,愈按愈有力。


曰︰問此何病?


曰︰寒濕相搏,痙病也。痙屬膀胱,當用羌活勝濕湯主之。先用稀涎散一匕,吐痰一二碗,昏憒即醒,隨進勝濕湯六劑全愈。以八味丸調理一月,精神復常。


其兄宏道問曰︰病無掉眩,知非中風。然與中風、中痰、夾陰,似亦無異,何以獨以痙名之?夫痙緣寒濕而成,吾宗室之家,過於濃暖有之,寒濕何由而得?


易曰︰運氣所為,體虛者得之。本年癸酉,戊癸化火,癸乃不及之火也。經曰︰歲火不及,寒水侮之。至季夏土氣太旺,土為火子,子為母復仇,土挾製水。七月八月,主氣是濕,客氣是水,又從寒水之氣,水方得令,不服土製,是以寒濕相搏,太陽氣鬱而不行,其症主脊背項強,卒難回顧,腰似折,項似拔,乃膀胱經痙病也。


宏道曰︰痙緣濕而成,烏藥順氣等藥,行氣導痰去濕者也。附子理中,去寒者也,何以不效?用勝濕湯何以速效?


易曰︰識病之要,貴在認得脈體形症。用藥之法,全在理會經絡運氣。脈症相應,藥有引經,毋伐天和,必先歲氣,何慮不速效耶?夫脈之六部俱沉細緊滑,沉屬裡,細為濕,(此句可疑,《脈訣》以濡為濕,並無以細為濕之說。)緊為寒中,又有力而滑,此寒濕有餘而相搏也。若虛脈之症,但緊細而不滑。諸醫以為中風,風脈當浮,今不浮而沉,且無眩掉等症,豈是中風?以為中氣中痰,痰氣之脈不緊,今脈緊而體強直,亦非中氣中痰,故斷為痙病。前用烏藥、附子理中湯,去寒不能去濕,去濕不能去寒,又不用引經藥,何以取效?勝濕湯,蒿本、羌活乃太陽之主藥,通利一身百節,防風、蔓荊能勝上下之濕,獨活散少陰腎經之寒,寒濕既散,病有不瘳者乎?


 


建木按:在下目前的功力尚無法瞭解易氏之學。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易思蘭治一男子病寒熱,衆作瘧治,年餘不愈。又以爲勞瘧、虛瘧,用鼈甲散、補中益氣湯,俱不效。


脈左右三部俱浮大無力,形瘦色黑,飲食不美。知爲陰虛發熱病也。早進六味丸,晚服補陰丸。七日後,飲食漸美,寒熱減半。又服一斤,未一月全愈。


蓋此似瘧非瘧,乃陰虛之候也。凡正瘧則寒熱雖參差而有準。今寒熱往來,或一日一次二次,且寒而不厥,身熱如火,熱退又無汗,兼之形瘦色黑,怔忡不寐,口渴便秘,豈可謂瘧乎?且瘧脈當弦,(諸虛損脈亦多弦。)發則弦而大,退則弦而小。今浮大無力,早晚相同,誠陰血不足,陽火有餘。火發于外則爲熱,火郁于中則爲寒。形瘦者,火之消爍也。色黑者,火極似水也。怔忡不睡者,心血虧損也。(肝火浮入胞絡者多。)飲食不美、口渴便秘者,火熾于上下也。但生腎水,養血滋陰,陰血充則火自降,寒熱退而病瘳矣。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氏子,年二十餘,素有夢交之疾。


十月間,患傷寒,頭痛足冷,用發散消導,屢汗而昏熱不除,反加喘逆。


更醫用麻黃, 頭面大汗,喘促愈甚。


或以爲邪熱入裏,主用芩、連;或以爲元氣大虛,議用冬、地,争持未決。


張診之,六脈瞥瞥,按之欲絕,正陽欲脫亡之兆,急須參、附,庶可望其回陽,(此喻嘉言所謂誤治致陽虛也。)遂疏回陽返本湯,加童便以斂陽。


三啜安卧,改用大劑獨參湯加童便,調理數日,頻與稀糜而安。


(張路玉醫案)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胡晏年五十,病傷寒十六日不解。其症乍寒時,即以衣被濃覆,蒙頭而卧,不勝其寒;乍熱時,即撤去衣被,暴露其身,更用扇,不勝其熱。如此一日夜十餘次,醫皆不識。


萬至,告以病狀可怪,邀診其脈。


不必診,此易知耳。夫惡寒,病在表也,何以無頭痛症?惡熱,病在裏也,何以無渴及便溺不利症?此病在半表半裏,陰陽混亂也。陰氣乘陽則惡寒,陽氣乘陰則惡熱。宜用小柴胡以治其半表半裏之邪,梔子、豆豉以治其陰陽錯雜之邪。服之,寒熱不再作而愈。


(萬密齋醫案)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脈之為道,最為微渺而難知也。方書論脈愈詳,而指下愈亂,何苦張大其言,以人命為戲乎。 張心在 先生,余未識面,而神交久之。其著持脈大法,取八脈為綱,與舊說八脈稍異,皆其顯然可見者為據。非若李瀕湖,張石頑等,以二十八字為憑空掠影之談。一曰浮…;一曰沉…;一曰遲…;一曰數…;一曰細…;一曰大…;一曰短…;一曰長…;……。


  客曰:信如前法,則古人所傳許多脈象,可以盡棄而不言歟。余曰以此八脈為綱,餘脈即於八脈中認其兼見之象,亦易易耳,棄之可也,不棄之亦可也。(摘自《醫學實在易》)


 


(建木按:可見陳修園的脈法並不複雜,近來看到有人引用陳修園的一些憑脈辨證的醫案,其實那些醫案本為易思蘭所有,見於《續名醫類案》,此書為清‧魏之琇所撰,魏氏生於1722年,卒於 1772年。陳修園生於1753年,卒於1823年。從時間上來看,這些醫案當屬易氏所有無誤)


後記:(2010/03/15)

《金匱王函經二注》(1678年)清.周揚俊著,自序中有提到易思蘭。


google查到「易大艮,明末醫生,字思蘭。臨川(今江西撫州)人,著《醫案》一卷(1644年)。治案以據脈求因,層層設問以剖析病情、病因、病理變化及處方用藥為特點,治法以開郁為先,繼用補益,案末附自創方11首。收入《醫林指月》。」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