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筆者剛考上特考後,在中國醫藥學院(當時尚未升格為大學)實習時,與多位同學閒聊,大多得到一個結論:湯劑才是中醫的精華,科學中藥效果不佳云云。對於日後一定要使用生藥,抱持著一份憧憬。


  結業後,開始執業,仍然抱持著這種態度。一直到自己開業初期,也是如此。直到有一天,因生藥櫃裡長滿了藥蟲,而將所有生藥丟棄後,開始思索如果沒有生藥時,遇到棘手的病例,如何著手。


  所幸後來有緣看到《皇漢醫學》,並開始揣摩作者湯本求真的用藥方法,於是臨床療效漸漸提昇,不再因為沒有開生藥而感到「刃不利如何以應敵」。所以說,不是科學中藥不好用,而是醫者辨證不清,致使用藥不靈。若一味怪罪科學中藥,而歌頌湯劑之偉效者,非持平之論也。


  科學中藥的優勢,除了它的方便性外,再者是它的靈活性。


  方便性除了一般人所了解的「不必煎煮」,還有它的急救性。新醫藥週刊二一九九期,我曾提到自己治療急性腎絞痛的經驗,當時若沒有科學中藥,我不知還要痛多久呢(等待煎煮的時間)?


  余所謂的靈活性,指的是科學中藥於運用合方時的機變。假設有一患者,經脈證、外證、腹證得知有柴陷湯、大黃牡丹皮湯、及桃核承氣湯證時,但由於患者居恒大便平,此時大黃牡丹皮湯及桃核承氣湯之劑量,可以用輕一點。所以我可能會如此處方:柴陷湯 七克 ,大黃牡丹皮湯及桃核承氣湯各 一克 ,一日三包。二診時再視情形,是否要加重後二方的比例。


  而上述這種用法,雖然說,湯劑也可以做到,但相對上,是顯得比較不順手。這就是科學中藥的靈活性。


  雖然有人會這樣批評,大黃牡丹皮湯和桃核承氣湯,重複的藥味,有大黃、芒硝、桃仁等三味,如果使用上二味科學中藥,豈不加重其劑量。此話不錯,但基本上,在應用時,即使如此用法,仍然可以得到很好的療效。如果不嫌麻煩,您也可以用大黃牡丹皮湯加桂枝、甘草,或者桃核承氣湯加冬瓜子、牡丹皮,同樣是大黃牡丹皮湯和桃核承氣湯的合方。但如果二個方合起來只使用 二克 時,若是用大黃牡丹皮湯加桂枝甘草,這種方法,就可難開藥了。除非您要開大黃牡丹皮湯一‧ 二克 ,桂枝、甘草各○‧ 四克 。


  余常借新醫藥週刊一角,發表個人淺見,諸位所見愚之醫案,若無特別註明,皆使用科學中藥,而非湯劑。有氣喘而使用吸入性類固醇多年者,有慢性淚囊炎者,有急性胃絞痛者,有急性腎絞痛者,等等,無不以科學中藥治之,而獲全效。


  總之,不論您慣於使用科學中藥,或湯劑,把基本功練好,才是正道。若辨證不清,即使使用了湯劑、或者再高貴的藥材,亦無法取效。余亦深知湯劑之優點,亦知若辨證無誤,則湯劑之效速,甚於科學中藥。然常見有人批評科學中藥,所以想為它美言幾句。同時也期望各諸科學中藥藥廠,精亦求精,永續經營,造福蒼生。(原載於《新醫藥週刊》2204期,2007.11.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