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茶番瀉葉超標 喝過量恐致命


TVBS 更新日期:"2009/08/21 12:53" 黃茂松


 


愛美女性買減肥茶,最怕花錢又傷身!南投調查站最近就接獲民眾檢舉,指出名為「暢纖環保茶包」的減肥茶,含有過量番瀉葉,一般合格劑量是12毫克,但衛生署檢驗結果,茶包裡含有19.9毫克番瀉葉;醫師表示,一般人吃了過量番瀉葉,可能出現腹瀉、脫水,嚴重的可能送命;不過5年來,已經有數百萬包流入市面。


調查站人員搬出一箱又一箱的減肥茶,有的是散裝茶包,有的是用綠色紙盒包裝,但外頭全都標榜萃取「天然草本纖維植物」製造,衛生署進一步檢驗,發現這樣的減肥茶包,也可能是致命茶包,裡頭的「番瀉葉」劑量,遠超過標準值。


南投調查站人員:「茶包含『番瀉葉』減肥藥品成份,超過19.9毫克,正常是12毫克,所以可能影響人體健康。」


醫師表示,一般人吃下過量番瀉葉劑量,容易拉肚子脫水、營養流失,更嚴重的可能送命。


業者5年來,透過地下電台廣告以及藥局、大賣場銷售,至少賣掉數百萬包,最誇張的是,這樣一包茶包成本才2.5元,經過業者大肆鼓吹,一包賣到20元,高達10倍的暴利,讓業者不法獲利上億元,銷售點包括中部,還有南部。


南投調查站人員:「我們到南投市,還有高雄縣,分別搜索3個販賣中心,傳喚3個負責人。」


調查站人員兵分三路,查扣4千多盒,大約33千多包,3名負責人儘管都喊冤,還是被認定涉嫌違法製造和販售,依照違反藥事法移送法辦。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塑袋熱食 讓男性更娘?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2009.08.20 08:18 am


塑膠袋裝熱食、塑膠瓶、農藥等環境污染可能是男性性慾低下、不孕症幫兇,也可能導致男性啤酒肚越來越大,或讓男性飽受血栓威脅。英國里茲都會大學歐洲男性健康學系教授伊恩斑克斯(IanBanks)表示,塑膠製品、農藥等都可能帶有環境雌激素,男性體內雌激素過多,可能造成性慾減弱、腹部脂肪增多,且增加罹患血栓機率,此外,男性也會變得更「娘」、更女性化。


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王起杰表示,不管男性、女性,身體中都同時帶有男性荷爾蒙與女性荷爾蒙,只不過比例不同,若荷爾蒙比例失調,就會出現各種症狀,以男性來說,可能出現巨乳症、聲音變細等女性特徵,性慾也會受到影響。台灣現在每5對夫妻就有1對飽受不孕症困擾,環境雌激素可能也是幫兇,特別是蔬果殘留 農藥,更可能引起不孕。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婦科教授瑪莉林斯頓(MaryAnnLumsden)本身也是荷爾蒙專家,她在英國「每日郵報」指出,男性體內的雌激素濃度若是太 多,並非好事,數年前曾有一份研究,讓男性服用大量雌激素,希望可以降低心臟病風險,結果有些男性竟出現血栓反應,這項研究只好中途喊停。對女性來說,雌激素有助保護心臟,不過在男性身上,卻是適得其反。另外,雌激素過多可能增加體脂肪,讓男人的「中廣」現象越來越嚴重。


斑克斯教授表示,動物研究顯示,過多雌激素可能讓男性更容易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不止年齡會影響男性荷爾蒙平衡,環境中的雌激素也會干擾荷爾蒙系統,增加男性體內的雌激素濃度。像一些塑膠製品、化學物質等都有類雌激素效果,若這些物質通通跑到身體當中,男人可能出現女性化跡象。


 



建木按:


  現代人要避免這類毒物的殘害,幾乎不可能。所以只能說,能避免則儘量避免吧!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錯橄欖油 易出問題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即時報導】


2009.08.19 01:57 pm


為了讓老公遠離心血管疾病威脅,妻子購買了第一道冷榨的頂級橄欖油,不論炒、煎、炸,都使用這瓶橄欖油。不料,先生食用一段時間後,體檢報告盡是紅字,身體出現警訊。醫師提醒,冷榨橄欖油只適合低溫烹調(如冷拌),一旦持續加熱,溫度到達160度發煙點,油質就會酸劣,變成回鍋油,吃多了,可會讓高血壓、動脈硬化找上門。


 


錯用橄欖油 養生不成反傷身


    * 2009-08-19


    * 中國時報


    * 【中央社】


     蕭先生罹患高血壓10多年,平日飲食清淡,健檢發現抗氧化指標及血脂異常,原來家人天天拿不耐高溫的橄欖油來炒煮煎烤,結果吃進比回鍋炸油還糟的劣質油。


     聯欣診所院長林美秀今天指出,她原以為蕭先生吃得太油,蕭先生喊冤說自己30歲出頭就高血壓,而且馬上戒菸,經常運動,家裡油炸食物從不上桌,如今知道家人拿橄欖油來炒菜煎魚,不但糟蹋好油,還吃出問題。


     蕭太太在營養師建議下,改用發煙點216度的葡萄籽油來炒煮煎烤,發煙點約120度的特級冷壓橄欖油來涼拌食物或沾麵包,1個月之後,蕭先生的丙二醛(MDA)指數從2.2降到正常的1.1,幾個月之後,再降到0.54,三酸甘油酯檢查也正常。


     林美秀說,丙二醛指數是一種細胞抗氧化能力的指標,當人吃進太多回鍋油、油炸物等自由基,或經常曝曬在強烈紫外線、過量電磁波的環境中,丙二醛指數就會升高,此時身體可能未病,但已有血管硬化等警訊。


     她指出,日前麥當勞等速食炸油不合格事件沸沸揚揚,民眾以為減少外食就可避免,但是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分析1342人的健檢報告,有7成的丙二醛指數偏高,他們常見的錯誤用油觀念就是錯用橄欖油,這是另一種「食」油危機。


     林美秀提醒,外食族在挑選食物時,以蒸、滷的菜色取代油炸品,居家烹調則依烹飪方式選擇不同油品,愛吃零食及甜點的民眾,少吃酥油或反式脂肪的餅乾糕點,可以羊羹、紅豆湯、蒸蛋糕等中式甜品代替。980819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肩膀抬不起來竟是心血管出毛病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08/17 00:07"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許多年紀大的患者自覺肩膀抬不起來,欲就醫治療五十肩,不料最後檢查出心臟疾病。中醫 師陳美 君昨日指出,有位患者自覺左肩無法舉高,前來就診,肩膀滿是貼藥布留下的紅疹,但檢查肩關節時,發現活動角度正常,她診察後懷疑是心血管疾病不適感放射至肩背,後來病患果真檢查出其冠狀動脈嚴重阻塞。


中醫 師陳美 君表示,如果單純聽該患者主訴即朝五十肩的方向治療,很可能貽誤病情。她說,患者的脈偏滑、澀,門診中曾告知病患心血管疾病不適感未必只集中在胸口或心區,勸患前去醫院檢查,事後證明確是冠狀動脈阻塞,病患最後決定放置支架。


不少民眾感覺肩膀抬不起來或無法外展時,便以為是五十肩,還有些人整天貼著藥布,醫師若不察,未仔細替患者測試肩關節活動角度,自然有誤診風險。


然而也有些患者剛好相反,怕自己得了心臟病,事實上是骨傷科疾病。例如常有民眾因胸悶、胸痛,深怕自己是心臟病,就醫後才發現是上背部肌筋膜發炎疼痛。


重度電腦使用者因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常誘發這類的不適,如果是單純肌筋膜發炎疼痛,中醫推拿手法有助舒筋理筋,輔助使原本攣縮的肌肉筋結放鬆打開。


現代中醫門診把脈多在橈動脈處,中醫 師陳美 君指出,因此脈像也略窺血液流動與血管健康的情況,脈有異常,很可能循環系統出現問題;醫師表示,當出現脈診不正常情況時,就需進一步詳細檢查。


中醫亦常搭配舌診,如舌下靜脈看起來紫黑時,代表血液循環很差,若加上出現眩暈、手麻、嚴重頭痛、兩手握力出現不平衡,多重視覺影像出現,即可能是腦部血管異常的徵兆。


 


建木按:


   陳 醫師不錯喔,有幫患者檢查肩關節活動角度,因為活動角度正常,所以排除五十肩。


  文中說「脈偏滑、澀」,這有點奇怪,滑脈與澀脈兩種脈象剛好相反,如脈浮和脈沉相反一樣,不可能同時出現,除非如寸脈浮而尺脈沉,則有可能。所以所謂的脈偏滑、澀,我不太明白。但因為本人非脈學專家,不敢下定論。


  既然懷疑是心血管疾病造成的肩膀抬不起來,身為中醫師,可以建議患者使用中藥治本,不但可以治療其心血管疾病,肩關節疼痛亦可一併解除。不過我不是當事人,無法了解此案醫者和患者是如何溝通。最後患者決定去放支架,有點可惜。


  我曾經遇過數位患者已經裝了支架,但心前區疼痛卻不因手術而消失。像這類患者,就不能單純考慮是血瘀的問題,有可能是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證、栝蔞薤白湯證、腎氣丸證、桂枝去芍藥湯證、四逆湯證……等等。


  中醫就是這麼有趣,同樣是肩痛,經辨證,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類型。西醫不也是這樣,肩痛,可以是心臟病、或滑囊炎、或肌筋膜炎等等所引起。只是中西醫切入的角度不一樣而已,中醫看的是整體身體的症狀加以分類,是透過調整身體陰陽的平衡而達到治病(也是治本)的效果。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時候沒有鉀離子這個名詞,腎衰竭也是。要把這兩件事連在一起來說明,對我來說,真的有點困難。


  我們不難發現,很多西醫告誡洗腎患者,不可服用含有高鉀子的中藥,否則會加重病情,甚至導致死亡。


  古時候沒有洗腎病人,也沒有鉀離子的觀念,那麼到底洗腎病人如何服用中藥呢?


  腎衰竭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腎衰竭若醫治得當,可以不必終生洗腎。一旦是嚴重慢性腎衰竭,那也只有終生洗腎,才能延長生命。


  今天一位洗腎病人來找我,能不教人如履薄冰嗎?因為只要幾天不洗腎,病人就會死亡。像這種幾乎可以說是「瀕臨死亡」的患者,用藥稍用不慎,後果不堪設想。


  真的若要從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來看,才不管什麼鉀離子,反正就是「有是證用是藥」而已。


  但是,辨證論治就那麼簡單嗎?不,才難呢,尤其是腎衰竭的病人。說真的,對這個病,我沒有十足的把握。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乳房疼痛 乳癌可能性不高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08/05 00:0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乳房莫名痛起來,有些婦女會以為得了乳癌而驚恐萬分!對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洪進昇表示,有些婦女會因為乳房莫名疼痛,進而懷疑是不是罹患乳癌或是出現乳癌初期症狀,事實上罹患乳癌的可能性並不高,但若同時有觸摸到硬塊或腫塊者,就需進一步檢查以便確認。


醫師指出,乳房疼痛可分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兩種,周期性疼痛大多和月經周期有相關,常在月經周期前七到十天就開始,月經開始後疼痛就會逐漸緩解,而疼痛原因多半與荷爾蒙有關。當婦女月經快來臨前,雌激素和黃體素分泌將產生變化,然後刺激乳腺組織,壓迫神經,此時往往產生腫脹甚至疼痛的感覺。


洪進昇醫師進一步指出,根據人體神經分佈範圍來看,一般疼痛會出現在女性的乳房、乳暈周圍,或是疼痛轉移至腋下、手臂內側。不過,疼痛大多是陣發性抽痛,局部壓迫時會較痛,但不會隨姿勢或時間而有明顯改變,但單側或雙側疼痛都有可能,會因人而異。


非周期性的乳房疼痛,包含的因素很廣,像是良性腫瘤、感染、更年期補充的賀爾蒙,甚至近年來常用的植物性賀爾蒙(大豆異黃酮)都有可能,也有研究提到疼痛是受到熬夜、壓力、食用咖啡或刺激性食品等食物所造成。值得一提的是,乳房疼痛大多會自我緩解,尤其是周期性疼痛,若是非周期性疼痛通常要找出可能的原因,也不見得需要藥物治療。


在自然療法中,有人認為維他命B6及維他命E可改善疼痛的情形。另外,一些舒緩的伸展運動也能有所幫助。就其個人的經驗來看,門診中大多會建議先觀察或是使用自然療法及運動,若是疼痛到影響生活作息,可短期服用止痛藥,如果還是沒成效,此時才會再進一步使用調節賀爾蒙的藥物。


 


建木按:


  近日接到幾位乳癌的患者。


  有二位是已經接受外科手術之後來調養的,目前都還不錯,身體恢復的很好。


  有一位是已經切片診為乳癌,但不願意接受西醫治療,曾找過中壢的P醫師。P醫師幫她把胃氣調的不錯,惟因為P醫師脾氣不太好,不能向他請教問題,故來求診,目前還在調養中。其實,我看她一點也不像有惡性腫瘤的樣子,但一個人被診為癌症時,那個不緊張。即使真的是乳癌,有很多人一輩子也不會有事。所以,我首先能做的,就是安她的心,然後再慢慢治療。


  《癌症不是病》是一本不錯的書,在此推薦給您。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用克流感 6病人出現失眠自殺副作用


【中央社╱新加坡5日專電】2009.08.05 09:28 am


醫生已經向新加坡衛生科學局提出警告,有6名病人服用「克流感」(Tamiflu)出現失去方向感、語無倫次、失眠和自殺等神經干擾副作用,希望進一步了解。


新加坡「海峽時報」今天報導,從2005年以來,新加坡共有6名患者在服用克流感後,出現失去方向感、語無倫次等副作用,且年齡大多在16歲以下;其中,有4名病人是在7月因大量服用克流感對抗H1N1新型流感疫情後出現的。


報導說,有一名12歲的女孩服用克流感後出現幻覺;一名13歲的男孩出現自殺的跡象。


報導指出,其中還有一個發生在2005年的不幸個案,45歲男子出現失眠症狀,並表示要從工作壓力中解脫,最後自殺死亡。


不過,報導說,這6宗個案中,有5個病患的症狀很快獲得解決,且繼續服用克流感後沒有出現問題。


但是,醫生還是向衛生科學局通報,請當局注意克流感對病人產生的「可能的不良神經反應」問題。


目前,克流感仍是對抗新型流感的藥物。衛生科學局的官員告訴海峽時報,面對可能產生併發症高風險且出現早期流感症狀的病人,使用克流感進行先期治療是有益的。


這位官員強調,克流感銷售後,已有5800萬名病人服用,出現上述神經干擾副作用的病例非常罕見。


服用克流感最常出現的是頭痛、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副作用,但如果和食物一起服用,就不構成太大問題。


在新加坡,大約年底前會儲存200萬劑克流感,而服用後最常出現副作用症狀的是兒童和青少年病人,在新加坡竹腳婦幼醫院的病人中,又以噁心最常見。


服用克流感出現副作用的首宗個案是於2005年在日本發生;今年45月間,有超過一半服用克流感的英國孩童,出現噁心、失眠和做惡夢等副作用。


生產克流感的羅氏(Roche)藥廠表示,雖然尚無法確定克流感和神經副作用間的連結,但藥廠願意和當局合作,監測藥物的安全性。


 


建木按:


  相信克流感的副作用,未來還會有很多的報導。


  我們一直被教育成:流感就是吃克流感。為什麼沒有衛生官員出來說,流感可以看中醫?


  沒辦法,中醫是弱勢,中醫在台灣政府官員心裡只是陪襯的角色。


  一般民眾的認知裡,中醫就是推拿推拿,要不就是養生而已。


  感冒看中醫?比例真的少的可憐。


  會來看中醫的,大部份都是已經在西醫那裡折騰了好久沒看好,才想到找中醫試試看。


  西醫那裡看了好多年沒看好,到中醫這裡卻一直問,多久會好。


  多久會好?應該先去問問先前幫您醫治的西醫師吧!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喜歡吃葡萄柚 罹患乳癌的機率增3


NOWnews 更新日期:"2009/08/04 20:51" 記者吳正童/北縣報導


根據最新一期英國癌症期刊的報導,停經後婦女每天吃1/4顆的葡萄柚,罹患乳癌的機率將增加3成,原因在於葡萄柚裡含有某種成分,會使人體內女性荷爾蒙的濃度上升,而女性荷爾蒙濃度偏高,確實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


切一半再切一半,根據英國癌症期刊的報導,就這麼1/4顆大小的葡萄柚,停經後的婦女每天吃,罹患乳癌的機率增加3成。北醫婦產科主任劉偉民表示,我第一次讀到這篇文章,我自己也很訝異,因為這是非常嚴謹的報告,是很值得參考的重要依據。


根據二位美國癌症中心的醫師從19931996年間所做的研究,分析近20萬各色人種,也包括亞洲人在內,甚至也 排除了肥胖的因素,得到的結果,每天攝取60公克,相當1/4顆葡萄柚的停經後婦女,罹患乳癌的機率增加3成。


劉偉民說,他們研究的原因可能是葡萄柚裡面含有一些成分,這些成分會導致體內女性荷爾蒙濃度上。體內的女性荷爾蒙一旦濃度偏高,不但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就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也會跟著提高,市面上隨處可見的葡萄柚,竟然會增加罹癌機率,醫師建議,選擇多樣蔬果,避免只吃葡萄柚,這樣才能既健康又安全。


 


建木按:


  真的是這樣子嗎?


  我認為這篇研究報告不誇張。


  告訴您原因吧:


  性寒所致。



  若素體寒冷,又常吃寒性食物,不生病才怪!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症狀?新流感:就是累到不行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09.07.31 03:57 pm


記者曾吉松/攝影


咳嗽、發燒,民眾如何區分自己得的是新流感或普通流感?收治30多名疑似新流感的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王立信表示,兩者臨床症狀幾乎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幾乎每個新流感患者都覺得異常倦怠,即使盡量休息,還是累到不行。


亞洲醫學生會議爆發新流感群聚感染,不少學員在花蓮發病,被送至花蓮慈濟醫院。王立信表示,該院尚未收到重症個案,前來就診的類流感患者都是輕症,症狀包括咳嗽、喉痛、流鼻水、打噴嚏,部分患者還會拉肚子,沒有肺炎症狀,意識清楚。


王立信表示,從臨床表現來看,新流感患者不一定會發燒,但更容易覺得疲倦,異常地倦怠,全身肌肉痠痛,身體感到疲累不堪。


「光看症狀表現,是無法區分新型流感與一般流感!」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指出,最近門診的類流感病人明顯增加,不少人攜家帶眷就診。


一般來說,流感症狀要比感冒還要嚴重,且出現家庭、學校、辦公室等群聚傳染。李秉穎指出,門診中這類的群聚感染個案確實有增加趨勢。


如何降低新流感危害?李秉穎強調,民眾如果出現類流感症狀,千萬不要當成是一般小病,如果症狀沒有好轉,甚至越來越惡化一定要就醫,以免小病變大病。


 


建木按:


  哦!「累到不行」、「拉肚子----少陰病,或者是太陰少陰合病。


  純屬揣測,不敢斷言。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發燒起疹子 小心可能是紅斑性狼瘡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7/29 13:35"


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自體免疫疾病,多半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台北縣立醫院醫師表示,紅斑性狼瘡雖然是可能侵襲全身器官的疾病,但以皮膚病變比率最高,從輕微的紅斑到嚴重的潰瘍都有,民眾如果身上有皮膚病變和發燒等症狀,應進一步檢查,千萬不要以為是一般感冒而延誤就醫。(李書璇報導)


22 歲的王小姐身上莫名奇妙起疹子,原本以為是皮膚病,塗擦藥膏卻怎麼也治不好,經就醫仔細檢查,才發現自己罹患紅斑性狼瘡,台北縣立醫院表示,紅斑性狼瘡是一種病因未明的自體免疫疾病,可侵犯全身多處組織或器官,但是以皮膚病最具代表性,風濕免疫科醫師趙尹慈指出,皮膚疾病常是紅斑性狼瘡的最初表徵,比例高達八成,尤其是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最明顯的就是蝴蝶狀皮疹,由於兩側對稱,因此稱為蝴蝶斑;其他還可能出現發燒、關節疼痛、水腫、掉髮、貧血、手指頭遇冷後發青發白的雷諾氏現象等。醫師也說,紅斑性狼瘡一般最常發生在生育年齡,也就是15歲到39歲的人身上。


醫師表示,一般輕微的症狀可以使用局部性類固醇治療,但如果侵襲到內器官,就需要進一步治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許多患者發燒起疹子,會誤以為是一般感冒或感染皮膚病,而延誤治療,而由於紫外線是皮膚病變的重要因子,患者應時時注意防曬,避免曝曬在紫外線最強的早上十點到下午四點。外出也盡量擦防曬品,戴帽子、打傘及穿著長袖長褲和戴墨鏡。


 


建木按:


  被診斷為紅斑性狼瘡,又能怎麼樣,還不是類固醇、類固醇、類固醇。


  一旦開始使用西藥治療,將變成無底洞,劑量越來越重。


  西醫就只能做到控制、控制、控制……,最後併發各種毛病,頽敗之勢越來越難挽回----飲鴆止飲啊!


  您能怪您的西醫嗎?那倒不必。因為他們所學所知的就是這樣,別無選擇,除非您碰到一位願意接受其它醫學理論的西醫。


  有的西醫很好,他知道自己的極限,碰到這種病,會希望患者轉看中醫,但畢竟還是少數。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