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醫案及醫論 (30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西醫的護木有其缺點,因為它無法隨著患處腫脹大小變化做調整,尤其是當腫脹消除時,護木相對變大,固定效果就會變差。

反觀傳統的方法,就是用小木頭做成小簾子來固定,它可以隨時變化鬆緊來適應患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幾個小壓舌棒,用紙膠連成簾子來固定。

 

舉個近日一位朋友當例子:

 

  

(偶受傷了)

 

  

 (苦中作樂)

 

  

 (笑不出來了,「臉」越來越黑)

 

  

(患者給醫師比中指,醫師送她一個大禮)

 

  

 (患者很有幽默感哦)

 

  

 (回診時照片子,發現骨折裂縫變大,於是醫師開了鈣片)

 

  

(聰明的患者,發現護木有點大,於是在中間加了網紗)

 

---------------------------------------

 

以下是我的做法:(用偶帥氣的中指當麻豆)

 

  

(用小壓舌板和紙膠做成簾子)(尚沒裁短)

 

  

(用紙膠固定)(裁切處照理說要磨一磨,因為是示範,所以就偷懶一下)

 

  

(大家好,偶不是中指蕭)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時候我長過帶狀皰疹
家母學過斬皰疹的「法術」

 

那次我被帶到後山面對夕陽
頭頂著木頭做的飯桶蓋
雙手扶著
一條草繩兩頭各綁著紙錢
草繩跨在飯桶蓋上
紙錢垂在二旁

 

「皮蛇公,皮蛇母,公仔姓康,母仔姓蔡,今仔在刴,明仔在好。」
咒語大致如此

 

柴刀刴斷草繩後
我被囑咐往夕陽的方向去
等紙錢燒完了才可以回家

 

不過聽家母說還敷了鄰居的一種中藥
所以,到底是怎麼好的,很難說。
還是說一定要相輔相成呢?

 

後來我又聽我姪子姪女說

他們也得過,但沒有敷中藥

光是阿嬤施法,病就好了。

那麼,我媽是「魔法阿嬤」了。

呵呵!    

 

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多年前
我跟一個師姑學了另一種治療方法
是用燈心草沾油在背上點灼
截至目前為止
療效都還算不錯
一兩天內止痛且水泡收乾

 

當然不敢說百分之百
百分之八九十的成功率總是有的
而且越早介入越有效

 

師姑交待說施術時間為下午三至五點
不過最近有位大學生求治
時間已超過下午六時
一樣可以隔天止痛
所以或許施術時間不是那麼的絕對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鞋子變形

表示這鞋子支撐性不足,不是好鞋,縱使它號稱有足弓墊

另一方面,你可能有骨盆歪斜&長短腳

(阿姐,歹勢啦,照片借偶說明一下  XD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剛來了位熟女,左橈骨骨折已八天,初診。

多年前,她外甥曾經也是橈骨骨折被我治癒,所以想來看看。

住北投,但每天赴蘆洲換外敷中藥膏,副木則是西醫幫她做的。

我想情形應該是這樣,她摔斷橈骨後,先到西醫院治療,

接著到中醫診所敷藥。

到底是嫌遠不想去蘆洲換藥,還是治得不太好想換醫院,

我不得而知。

 

我說:「因為我現在以內科為主,所以已經很久沒有處理骨折了,

而且我的方法已進步到不必貼敷藥膏,

只要用木板固定,配合內服藥即可。

如果您要我處理,我必須去買木板回來為您製作木簾…」

 

她說,她已經有在中藥行配藥吃了。

 

人家既然登門求診,基於醫者的好奇和關心,

我還是把她的繃帶和藥膏拆下來看看。

再次包紮時,因為藥膏已經乾了,

所以沒有裝回去。

她似乎有點不高興,還是我過敏也說不定,

她沒等我把繃帶完全弄好就說她要去蘆洲換膏了。

 

人家說:「先生緣,主人福。」

就是這麼一回事。

 

下回有空,咱們再來談談最近一個髕骨骨折的案例,

沒有貼敷中藥膏,加上簡單的固定法,就治得還不錯哦。

誰說中醫治骨折就一定要敷藥膏的,呵呵!

文章標籤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傷科外用藥膏,經常會使用到梔子這味藥。

這味藥很特別,特別能「吊青」。

什麼叫吊青,就是扭挫傷後,患處表皮或腫而赤,或腫而不赤,甚至不腫也不赤,它呢,則能把肉裡的烏青給吊出來,吊到表皮上來。

患者復診時,醫者把藥膏一掀開,患處一片烏黑,接著醫者話兒就上來啦:

「您看看,您看您傷得有多重,還好有我這個吊青膏,把您裡頭的瘀血都給吊出來了!」

 

話說咱阿木師特別有實驗精神,好多年前,做了一片吊青膏,裡頭只含一味藥----梔子,直接往正常的地方一貼,隔天一打開,果然是烏青一片,剛好是那片藥膏的形狀和大小。

這說明了,梔子這個所謂「吊青」,不是真的能把瘀血給吊到表面上來,而是一種類似染色的作用。不管您貼藥膏的地方正不正常、有沒有受傷,它都能吊青。

 

醫者若懂得這個道理,說那話兒就是江湖;若不懂得,那就不怪他了。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客人去年因為經常感冒,食慾不振,生長遲緩,加上咳嗽日久不癒求診。

經一個月調整,咳嗽癒,食慾也增加。

期間或有感冒,也多能很快緩解且痊癒。

 

近日來訪,又是因為感冒二周不癒,咳嗽日趨嚴重。

家長本來打算早點來求診,卻為家中長輩阻擋,

主要原因是長輩近幾個月正在「迷」健康食品。

多貴呢?據聞家庭成員有人已經吃到一個月五、六萬,

下回可能要進階,吃到十萬左右。

 

長輩說,中藥也是「藥」,我們吃的是食品。

食品無百害,藥會有害。

 

但是呢,小客人這回就是吃了二個禮拜的健康食品,

專門對付感冒那種的,

結果,不但差強人意,咳嗽及痰則與日俱增。

 

聽完家長所言,我也只能說「無法評論」。

真的,客人要吃什麼「藥」或「食品」,

要給誰看,信任誰,都不是我能控制的。

 

啊,一切隨緣啦!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去看國小老師

師母說她經常感冒

扁桃腺發炎

醫師告訴她感冒時不要吃水果、生菜

 

我問,是西醫還中醫說的 ?

她說是西醫。

 

哇哇哇!真難得呀!

西醫師也有這樣的觀念,

真令人刮目相看。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中醫對腸病毒的看法有:

一、當作胃熱,所以用了葛根芩連湯、調胃承氣http://tw.myblog.yahoo.com/jw!5CGGK5OBFRvnCHhm6VfkhOQ9/article?mid=181

二、當作「溫病」、「濕溫」、「時疫」等,治療方法以疏風清熱為基礎,佐以利濕涼血解毒。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35140

 

這樣的看法不能說有錯,但也沒有全對。

同樣一種病毒,發生在不同人身上,的確會有很多相似的表徵。但由於每個人體質不同,所以,其發病的表徵也不盡相同,而這正是中醫所謂「辨證論治」關鍵所在。

 

體質熱的和體質冷,同樣得了腸病毒,其表徵會不一樣;同樣地,體質強的和體質弱,也會如此。

 

如果對待腸病毒初期,不外乎是黃連、黃芩、連翹、銀花等等清熱解毒的藥物,不就違背了古人所謂「補不足、損有餘」的治療原則了嗎?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不誇張

我問患者大便的情形

患者的母親拿出手機

問我要不要「望診」一下

 

我怎麼可能說不呢!

形容了半天還不如拿出相片

一目瞭然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踝扭傷或疼痛,


以主動或被動內翻足踝作痛為大宗,


有的會加上蹠屈作痛,


這種情況的話,


大部份是距骨、骰骨、第五蹠骨近端錯位,


在這些地方會有壓痛。


 


另有一種比較特別的,


反而是主動或被動外翻足踝作痛,


壓痛點在腓骨遠端的前側或前下側,


在丘墟穴附近。


這時要考慮的,反而是腓骨遠端的錯位。


腓骨遠端的錯位,習慣於向前或向後錯位。


 


當然,除了檢查踝關節外,


最好一併檢查及矯正膝、髖、骨盆、腰等關節。


骨盆一開始矯正不順利時,得先矯正頸關節。


 


以上淺見,見笑了!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21 Fri 2012 10:14
  • 食復

 


伯伯年近快九十,


近日為血尿、頻尿、小便困難、小便痛所苦,


雖服用抗生素及利尿劑,效果不大。


在等一周後的報告前,前來求診。


 


吃中藥後血尿漸減,食慾也回來了。


七天的藥,前幾天效果還不錯,


末幾天病情又開始惡化。


先求助西醫,內視鏡檢查後,


只說有看到血塊,


但在未手術打開膀胱來看之前,


醫師無法針對病因下定論。


 


複診時,詳問之下,


我下一個結論,


病情反覆的原因來自「食復」。


 


服藥前幾天有效,後幾天退步,可見藥有效,


那一定是什麼原因阻礙了藥物的運作?


 


據稱,伯伯食慾開了之後,


家人好心帶他去吃火鍋,


飯後又吃了布丁。


自此病情惡化,還持續腹瀉。


 


哦哦,抓到了。


胃氣才剛恢復,就膏梁厚味,


加上布丁一定是冰鎮的,


胃氣一虛,舊病復發。


像這種大病初癒,吃太好、吃太飽,不忌生冷等等,


都可以叫「食復」──因為飲食不節造成的病情復發。


(《金匱》原文是:「傷寒新愈,起居作勞,因而復病,謂之勞復。強食穀食,因而復病,謂之食復。」)


 


千萬叮嚀後,又開了藥,


所幸藥有對證,


伯伯腹瀉止、食慾開、血尿也漸漸緩解。


於是手術暫停,大家都很開心。


 


 


不過,據聞昨天又偷吃了梨子。


哈哈哈,老年叛逆期,大家多體諒吧。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當然,先排除骨折。


 


今天若有患者求診,


主訴腳踝扭傷已經一個月,


仍然腫痛、按痛。


您看他仍然是用止痛式的步伐進診間,


醫者第一個閃進腦袋裡的,


除了患野之外,


一定是踝部以上關節也出了問題。


如膝、髖、骨盆、甚至腰椎產生了錯位。


 


治療的方法有很多種,


整骨、針灸、推拿都行,


但最主要的觀念還是在於:


不是光治療腳踝而已。


 


患者多半會問,為什麼光扭傷腳,


怎麼骨盆也會跑掉等等的話。


 


這有三種可能,


第一、患者骨盆本來就有錯位,導致他走路不平衡而扭傷。


第二、扭傷腳踝同時,身體為了平衡而弄歪了骨盆。


第三、扭傷後,持續性的止痛式步伐造成骨盆錯位。


 


所以,有天您若扭傷腳踝,而醫者卻去動您的骨盆、腰椎時,


千萬別覺得奇怪才是。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讀到這裡,「病去,元氣轉脫」,

 

有感而發。

 

 

 

 

 

有位小妹妹,患癲癇,他醫屢治無效。

 

 

或以為久病必瘀,用逐瘀、破瘀活血之法;

 

 

或以為怪病必痰,用逐痰峻下之劑。

 

 

皆只得暫安而已,而元氣越虛。

 

 

 

 

 

亦聽聞數位老者,因感冒就醫(西醫),

 

 

感冒雖癒,氣喘接踵而來……

 

 

他們平時身體尚稱健康,且皆無氣喘病史。

 

 

 

 

 

經云:「不能治其虛,安問其餘。」

 

 

慎哉!慎哉!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行醫越久,越不敢發表文章,


 


所以久久沒有寫新醫案。


 


面對疾病,醫者只能越來越謙沖,沒有驕傲的本錢。


 


日前就碰到二例發燒,初診都沒有退燒,感到很慚愧。


 


所幸患者對在下還有點信心,願意再給我機會。


 


近日這二例就當做上天的考驗吧!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ttp://tw.news.yahoo.com/%E4%B8%89%E4%BC%8F%E8%B2%BC%E6%8C%81%E7%BA%8C%E4%B8%89%E5%B9%B4%E7%82%BA%E4%BD%B3-%E6%B2%BB%E7%99%82%E5%88%A5%E4%B8%AD%E6%96%B7-042000697.html
這樣的做法或說法有待商榷。基本上,如果第一年做了三伏貼,那年年底發作,患者會尋其它管道或方法治療。連續三年若都這樣,即使病情好轉,如何說是三伏貼的功效呢?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朋友得異位性皮膚炎已有數年,


雖然不是我看過最嚴重的(最嚴重那位我沒治好),


也算是前幾名了。


 


曾服用抵擋湯等,活血化瘀、清熱祛濕的中藥,


初服即能看到不錯的效果,


但再來進展就此停頓。


有天病勢復發,


再用藥,已經無法再像先前那麼有效,


甚至一點效果也沒有。


 


如果這位小朋友,初時即是實症,


用此等方法,不能說有誤。


不過,用此類方劑,必須中病即止,


不可一用再用。


峻劑常能收一時之效,


卻極容易傷人元氣,


殺人往往在不知不覺之中。


 


平和之劑,或許見效慢些,


救人也經常在不知不覺之中。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小兒感冒,服大青龍湯後,四肢發涼,自此便秘。
便秘後又經數醫,多與瀉下、緩下之劑,荏苒三個月。
每欲大便,即煩躁,哭鬧不已。
灌腸則前面大便硬的,後面則水瀉,或稀軟大便。(初頭硬,後必溏)

此即感冒誤判為大青龍湯症。
大青龍湯為發汗之峻劑,有很嚴謹的辨證準則。
事實上,現代人感冒符合此症者,百不及一。

既誤汗而便秘,正氣已虛,津液已損,再用下劑,一傷再傷,伊于胡底?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年仔,廿多歲,


脖子肩膀疼痛已有一段時間,


聽說我會整脊,


主要是想來「蹻」脖子。


 


他去復健已有一陣子,


吊脖子什麼的都做過了,


還是痛。


 


檢查後,


發現他頸椎的問題不大,


所以只幫他做了一點點手法。


 


接著我說,


他脖子的問題不大,不怎麼歪,


之所以會痛,


還是身體虛,


氣血上不來造成的,


只要吃吃中藥調養調養,


不要吃寒涼的食物,


尤其是吃冰(他很愛吃冰),


這樣就會好了。


 


看他的表情,


知道他半信半疑。


 


服藥一周後復診,


疼痛已減大半。


 


我想,他已經接受我給他的觀念了。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灣屬海島型氣候
和大陸中原氣候不同

大陸秋天乾燥
台灣則一年四季濕度皆在七十以上,偶而六十幾,如何有秋燥呢?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醫吹起一股醫美風


「西風東進」


中醫也開始趕潮流


 


會看病的醫生將會越來越少


不論中西醫


 


大家自求多福了

建木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